聖經:若 6:41-51
猶太人遂對耶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他們說:「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麼? 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都認識麼?怎麼他竟說: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彼此竊竊私議!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裏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記載:『眾人都要蒙天主的訓誨。』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裏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只有那從天主來的,才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信從的人必得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糧。你們的祖先在曠野中吃過「瑪納」,卻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誰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釋經
41-51節:耶穌是生命之糧
「41猶太人遂對耶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42他們說:「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麼?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都認識麼?怎麼他竟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41節:為了耶穌的「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一句話,猶太人議論紛紛。這些猶太人都是耶穌的同鄉加里肋亞人。聖若望用猶太人這稱呼是專指那些消極不信耶穌而又積極反對耶穌的以色列人,並不是指一切以色列人(1:19; 2:18,20; 5:10,15等)。他們可能自小與耶穌同遊同事,自以為深知耶穌的家世。固然他們知道他是耶穌,他是若瑟的兒子。他們知道他的父母姓甚名誰,但耶穌和他父母的真正關係,他們那裡能夠曉得?他們的認識只是外面的認識,根本談不到內裡的認識。試問他們如何能懂得「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呢?
「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麼?」(42節)據此一句,並不能說聖若瑟其時仍健在人間,因為按自古以來的傳說,聖若瑟在耶穌開始公開傳教以前已去世了。這只是表示耶穌在加里肋亞被同鄉人習慣稱為「瑪利亞的兒子」(谷6:3和註釋)或「若瑟的兒子」就是了。
43-44節:我父所吸引的
「43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彼此竊竊私議!44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
耶穌勸他們不要單憑這浮淺的認識來紛紛議論這端奧妙的道理,便給他們解釋信德的來源和信德向世人要求的事宜說:「凡……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44節),就是說父若不引人去信仰耶穌,誰也不能信仰耶穌。這就是信德的根源。這信德是天主的恩賜。天主怎樣引人去信仰耶穌呢?現在我們看看天主藉先知歐瑟亞指著選民所說的話便自會明瞭:「是我用仁慈的繩索,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對他們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慈親,俯身餵養他們」(歐11:4)。
聖奧思定對這一句話有過一篇很著名的講解,證明天主的吸引,並不是一種強硬的逼迫,使人失掉自由意志的作用。他說:「你不要想天主吸引你是強迫你……心靈也被愛情吸引……既然詩人維吉爾(Virgil)可以說:各人被各人的歡樂所吸引。他沒有說「需要」卻說「歡樂」;沒有說「責任」卻說「愉快」,我們更該說喜愛真理,喜愛福樂,喜愛正義,喜愛永生的人被吸引歸向基督,因為這一切都集中於基督。……你們看看父如何吸引:他並不是把重擔加在我們身上,他只是以他的教訓悅樂我們:他是這樣吸引我們。」
45節:天主的訓誨
「45在先知書上記載:『眾人都要蒙天主的訓誨。』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裡來。」
耶穌為使人知道該怎樣適應父賜給人的信仰恩賜,引用了依撒意亞54:13上的一句話(45節),這話的大意說:父既施訓,世人便該聽教而學習。天父的這種訓誨是甘飴、甜蜜、親切的,是屬於精神的。但世人不可因此而誤會,以為世人能夠直接聽到天父的聲音,或看到天主的容貌,因為只有永遠住在父懷裡的聖子,常聽他看他(1:13);世人不過只能在自己的心靈中聽到父的聲音,只能在自己的想像中看到父的容貌。如果他聽到了也信從了,他便是有福的,因為這樣便獲得了永生。師主篇卷三,第一章有一段話,確是世人對天父的一片赤誠的禱詞:「主,吾天主,我要聽你在我心內談話(詠85:9)。聽天主的密談,受天主神慰的靈魂是有福的。能領受天主默啟的密談,而不留意世俗言語的耳朵,真是有福的;不聽外來的聲音,但聽內裡的真實教訓的耳朵,確實是有福的。……我的靈魂!你當細心體會這些事,緊閉五官,以便能聽天主對你說的話。」(徐家匯譯本)
48-51a節:我是生命的食糧
「48我是生命的食糧。49你們的祖先在曠野中吃過「瑪納」卻死了;50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誰吃了,就不死。51a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
耶穌因為要講明「信德的奧蹟」,即聖體聖事的奧理,在此便堅持地講解信德的根源和必要,在48-51a節一段內,耶穌再三聲明他是生命的食糧,在51b-59節一段內,就肯定不但他已降生為人的位格,而且連他所建立的聖體聖事也是世人的生命。49-51a三節的連結可作如下的解釋:古時的「瑪納」在曠野中養活了以色列子民,但卻沒有使他們不死;「瑪納」雖然是從天降下來的食糧,但在這一點上卻與其他普通的食物無異。耶穌將自己賜給世人作他們的生命之糧,雖然不阻止肉身的死亡,但將那不被拋下世環境所限制的永生賜給世人。這樣,耶穌為信友的靈魂成了生命的食糧,人藉著聖洗聖事獲得了這種超性的生命(3:5),養活與保存這種超性的生命,卻只有賴聖體聖事了。
51b節:這生命之糧,就是我的肉
「51b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
這句話,無疑地是提示一種新的意思。以前只講論他是從天降下來的生命之糧,現在他說:這生命之糧,就是他的「肉」;換句話說,就是他要為人類作犧牲的肉軀。這端道理由淺而深的演變,可由「賜」字的時態看出:在32-33兩節內用現在時態「……我父現今賜給你們從天上來的真正的食糧」,「……天主的食糧,是那由天降下,並賜給世界生命的。」在這裡耶穌卻用了將來時態,「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他先關於自己的人性及位格所講的,現在貼合在自己人性的血和肉上,他的話前呼後應,層疊遞進:在27節他勸人該為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在32節他說明這食糧是從天降下來的並且是天父的恩賜;在35節他說這生命的食糧是他自己;在37-51a一段內,他一面解釋這生命之糧的奧理,一面鼓舞民眾以活潑的信仰來接受他所說的這話。現在他更進一步聲明,這生命之糧就是自己的肉(51b節),世人應該吃他的肉,喝他的血(52-54節)。因為他的肉是真實的食品,他的血是真實的飲料(55節)。吾主首先要求我們信仰他的自身,然後要求我們信仰他的聖體聖事的奧蹟;說得更清楚些:是由一種寓意的「吃喝」轉換到實際的「吃喝」;從那由信德而產生的聯合,轉換到那由聖體聖事而產生的合一。
51節內的「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一句,使我們聯想到1:29; 3:17; 4:42等處的話,另外是1:29「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也使我們更明白若望一書3:16:「耶穌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並格前11:24:「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的」這幾句話的意義。創9:4「凡有生命,帶有血的肉,你們不可吃。」與申12:23「但應記住:不可吃血,因為血是生命,你不可將生命與肉一起吃。」這些話都明明禁止猶太人吃血和帶血的肉。他們不能懂得耶穌的道理,為此你們彼此爭論,有反對耶穌的,有贊成耶穌的。吾主耶穌故意地把血和肉分開來講,這是有意暗示他的聖死,因為正是在死的這回事上,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自獻於父,為作「世界的生命」。
殉道者聖依納爵指吾主的這句話說:「我要天主的食糧,基督的肉……我要他的血作飲料……」(ad Rom. VII)。
聖猶斯定講說「祝謝」禮的成分「是耶穌的血和肉」(Apol. I, 66)。
聖依勒內稱聖體為「不死不滅的餅」(Adv. Haer. IV,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