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三主日

「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這人來,是為作證,為給光作證,為使眾人藉他而信。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這是若翰所作的見證......」(若1:6-8,19-28)(12月17日)

聖經:若 1:6-8,19-28

釋經

6-8節:若翰來,是為作證,為給光作證

「6曾有一人(希臘文:egeneto anthropos),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7這人來,是為作證(希臘文:marturian),為給光作證(希臘文:marturese),為使眾人(希臘文:pantes)藉他而信。8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

「曾有一人(egeneto anthropos),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6節)。要注意耶穌(1節)與若翰(6節)的分別。耶穌『是』在起初;若翰『是開始存在。』當若翰被形容為『人』時,這種對比就繼續,因為耶穌已被說成是『言』。可是,儘管若翰的地位是次要的,但也是重要的……他的使命不是來自人,而是來自天主。因此,耶穌不僅比普通的人更偉大,而是比偉大的人更偉大──天主派遣來的人。

「由天主派遣來的」(6節)。這把若翰列為梅瑟(出3:10-15)和先知(例如:依6:8;耶1:4ff)同一類別──的確,在這方面,他好像耶穌,也是天主派遣來的(3:17)。

每部福音敘述洗者若翰,並告訴我們他是微小的,耶穌才是偉大的:

──在馬爾谷福音,若翰稱耶穌比他更有力量(谷1:7)。

──瑪竇福音告訴我們,若翰「想要阻止」耶穌前來受他的洗,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瑪3:14)。

──路加敘述瑪利亞懷孕耶穌時探望依撒伯爾,若翰就在依撒伯爾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妳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妳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路1:39-45)。

──福音說若翰由天主派遣而來(6節)。在若望福音裡,唯有若翰和耶穌是天主派遣來的,但若翰顯然是次於耶穌的。

若翰「是為作證(希臘文:marturian),為給光作證(希臘文:marturese),為使眾人藉他而信」(7a節)。Marturian和marturese來自同一字根,一般是用於法律的背景。在法庭上,證人的證詞有助確定人是有罪的或是無辜的。證人的目的是見證他們對某事的認識,好使法官或裁判團能正確地決定真理。

若望福音是以審訊的主題作為背景;召叫證人,作見證,而證不斷受到耶穌的敵人質疑和拒絕,直至耶穌最後受審訊。

在若望福音有很多為耶穌的作證。父(5:32,37; 8:18)──子(8:14,18)──聖神(15:26)──耶穌的工程(5:36; 10:25)──經典(5:39)──門徒(15:27)──撒瑪黎雅婦人(4:39)──以及群眾(12:17)。

「為使眾人(希臘文:pantes)藉他而信」(7b節)。這是若翰的作證的目的。所關注的事物由3節的「萬有」轉移到(眾人的)領域。若望福音成書時,即第一世紀後期,外邦人已完全融入教會。

不但為若翰的作證而言,也為若望福音而言,相信就是目標。若望福音結束的經文稱:「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跡,沒有記在這部書上。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若20:30-31)。

「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8節)。耶穌是光(1:4; 3:19; 8:12; 9:5; 11:9; 12:35,46)。

第四福音每次提到洗者若翰都要將他貶抑。若翰「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8節)。他承認,「我不是默西亞」(20節)。他不是厄里亞,也不是先知(21節)。他在曠野中呼喊:「修直上主的道路吧」(23節)。他「當不起解他的鞋帶」(27節)。

作者再三強調若翰是次於耶穌的原因,是十分簡單的。若翰是很有名的。若翰有自己的門徒,耶穌有他的門徒,這是引起混淆和競爭的根源(瑪9:14;谷2:18;路5:33; 7:18-23;若3:25-30)。即使在數十年後,保祿仍在厄弗所遇見若翰的門徒。保祿來到以前,他們不知道耶穌(宗19:1-7)。歷史學家若瑟夫提及若翰多於耶穌。若翰似乎是與耶穌競爭,甚至在本若望福音成書的第一世紀末。於是若望福音的作者詳細地既承認若翰是天主派遣來的,也清楚指出他是次於耶穌的。

「他不是那光,只是為給那光作證」(8節)。若望福音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澄清若翰所不是的身份。他不是那光──不是默西亞──不是厄里亞──不是先知──不是以色列的至親──當不起解默西亞的鞋帶。作者要讀者沒有機會誤會。他的技巧是說明洗者若翰只是為耶穌作證而已。耶穌才是主角,若翰只是配角。

19-23節:我是在曠裡呼喊者的聲音

「19這是若翰所作的見證(希臘文:marturia):當時,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誰?」 20他明明承認,並沒有否認;他明認說:「我不是默西亞(希臘文:Christo)。」21他們又問他說:「那麼你是誰?你是厄里亞嗎?」他說:「我不是。」「你是那位先知嗎?」他回答說:「不是。」22於是他們問他說:「你究竟是誰?好叫我們給那派遣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關於你自己,你說什麼呢?」23他說:「我是在曠裡呼喊者的聲音:修直上主的道路罷!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

「這是若翰所作的見證(希臘文:marturia)」(19a節)。若翰首先作證他是誰和不是誰(19-28節),然後為耶穌作證──耶穌是誰(29-35節)。

「當時,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19b節)。若望福音採用「猶太人」一字超過七十次。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名詞所指的是耶穌的敵人──猶太宗教建制的成員──大多數是法利塞人和司祭(2:18,20; 5:10,16,18; 6:41等)。然而,並非所有猶太人都反對耶穌。若翰是猶太人(一位猶太司祭的兒子)──耶穌的門徒是猶太人──耶穌本身是猶太人。耶穌說:「救恩是出自猶太人」(4:22)。並非所有猶太宗教領袖都是耶穌的敵人。尼苛德摩前來向耶穌學習(3:1ff),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則是耶穌的一個秘密的門徒,他來安葬耶穌(19:38)。

司祭和肋未人(19b節)是宗教人士──處理神聖物件和進行神聖儀式的男性。這些司祭和肋未人來自耶路撒冷,這給人一種不祥的預兆,因為耶穌的敵人集中在耶路撒冷,而他將會在耶路撒冷受死。

若翰「明明承認,並沒有否認;他明認說:『我不是默西亞(希臘文:Christo)』」(20節)。若翰與這些來自耶路撒冷的人的對話,含有盤問的特色。一個問題緊接著另一個問題,其目的除了是澄清外,也是為了從若翰的講話中找出漏洞。他們首先問:「你是誰?」若翰「明明承認,並沒有否認;他明認說:『我不是默西亞』」(20節)。明明承認,並沒有否認;他明認──異常強烈的字眼。若翰似乎意識到人們談論他是默西亞,所以在謠言散播之前加以制止。

「他們又問他說:『那麼你是誰?你是厄里亞嗎?』他說:『我不是』」(21節)。厄里亞沒有死亡,而是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列下2:11),而猶太人期待他再來,作默西亞的前驅(拉3:23;谷8:28; 9:11)。洗者若翰的衣著很像厄里亞的(谷1:6;列下1:8),是默西亞的前驅(谷1:1-4),耶穌認為他是厄里亞(瑪11:12-14; 17:12;谷9:13)。

我們如何能夠把以上的敘述與若望在第四部福音裡有有關若翰不是厄里亞的作證趨向一致?儘管若翰滿全了厄里亞的角色,他顯然是不知道的。至於那些認為洗者若翰是厄里亞的經文……這不是洗者若翰本人的意見,而是初期基督徒神學的見解,從厄里亞的角色中看到解釋洗者若翰和耶穌的關係的最佳方法,即洗者若翰是耶穌的前驅,正如厄里亞是上主的前驅。

「『你是那位先知嗎?』他回答說:『不是』」(21b節)。若翰否認自己是梅瑟所應許的先知──一位好像梅瑟的先知(申18:15,18)。那位先知是耶穌,而若望福音將認為他是(6:14; 7:40)。

「於是他們問他說:『你究竟是誰?好叫我們給那派遣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關於你自己,你說什麼呢?』」(22節)。代表團的成員感到挫折。若翰顯然是一個『末世的』人物,他宣講要來的那一位要執行審判。然而,他拒絕與民眾期待的人物認同。那麼,他認為自己是誰?他們會把什麼答案帶給那些派遣他們的人?。

「我是在曠裡呼喊者的聲音:修直上主的道路罷!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23節)。藉著若翰的答案,我們經過他所否認的身份,而來到他承認的身份。他引述了依40:3的話。在依撒意亞的語境下,當時的人民正在巴比倫充軍,而依撒意亞的神視應許第二次出谷;上主的使者要在曠野中開闢一條坦途,讓以色列民返回他們的許地。但是,洗者若翰是要預備道路,不是為使天主的人民返回許地,而是讓天主來到祂的人民那裡。

24-28節:他在我以後來

「24被派遣來的有些是法利塞人。25他們又問他說:「你既不是默西亞,又不是厄里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什麼施洗呢?」26若翰答覆他們說:「我以水施洗,你們中間站著一位,是你們所不認識的;27他在我以後來,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28這些事發生於約但河對岸的伯達尼,若翰施洗的地方。」

「被派遣來的有些是法利塞人」(24節)。這是第二次盤問若翰。在耶穌時代,法利塞人是很多批猶太宗教領袖之一,但到了第四部福音成書時,法利塞人的繼承人,即辣彼,在猶太教成了最重要的一群。耶穌生前的敵人將在初世紀成為教會的主要敵人。

「你既不是默西亞,又不是厄里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什麼施洗呢?」(25節)。法利塞人想知道若翰憑什麼權柄為猶太人施洗,因為洗禮是保留給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的。若翰的答覆說明他的洗禮是為那隱藏的默西亞的出現作準備,因為默西亞經想站在以色列中間,將要履行他的默西亞職務。

「我以水施洗,你們中間站著一位,是你們所不認識的;他在我以後來,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26-27節)。當若翰說:「我以水施洗」時,我們預期他會說,要來的那一位將以聖神或火施洗,但他反而利用這個機會,再次見證要來的那一位是偉大的。

「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27節)。若翰再次說他不是誰。他「當不起解他(耶穌)的鞋帶」,因他不是以色列的至親,耶穌才是。若翰的講話說明他與經已站在他們中間的那一位之間的分別,比主人和最卑下的僕人之間的分別還要大。

「這些事發生於約但河對岸的伯達尼,若翰施洗的地方」(28節)。這不是在耶路撒冷附近,即耶穌探望瑪利亞、瑪爾大和拉匝祿(11:1-44)的地方。學者不肯定位於河對岸的伯達尼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