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二主日

「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書上記載的:「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預備你的道路。曠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谷 1:1-8)(12月10日)

聖經:谷 1:1-8

釋經

1-3節: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

「1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希臘文:euangeliou)的開始(希臘文:Arche),2正如先知依撒意亞書上記載的:「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希臘文:angelon)在你面前,預備你的道路。3曠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

「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euangeliou)的開始」(1節)。馬爾谷以號令來開始他的福音:現在,聽吧!他正好說出最重要的內容──「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

──耶穌是名字,是希伯來文「耶叔亞」的希臘文,意即「雅威是救援。」

──「基督」是稱銜,即希伯來文「默西亞」一詞的希臘文,意為「受傅者」。在舊約中,先知、司祭和君王都被傅油,作為突顯他們的職位的標記。然而,他們的服務是不完美的,所以猶太人期待默西亞──完美的受傅者──的完美職務。

「耶穌基督福音」(1節)可解作有關耶穌基督的福音,或耶穌基督所宣講的福音。在這語境下,第一個意思聽來更合乎情理,但馬爾谷可能故意含糊──他想我們細味兩個意義──參閱14節,即耶穌宣講福音,同時體現它。

猶太人期望默西亞不但是屬於達味君王的血統,而且是同一類型──是強大的統治者,把以色列重建為獨立和偉大的民族──一位戰士/君王。在本福音中,馬爾谷將打消他們的觀念。一般認為在本福音各處都有十字架的影子。馬爾谷將揭示的受苦基督,與猶太人所期待的戰士/君王是截然不同的。然而,這不是令人沮喪的書。馬爾谷在開始已告訴我們,這故事是福音。

「耶穌基督福音」(1節)。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這是首次使用『福音』一字來指稱有關耶穌基督的書寫敘述。馬爾谷使用福音一字,導致後來用福音來指稱新約中四部敘述耶穌生平、死亡和復活的書本。

馬爾谷加插耶穌是天主子。本福音是寫給外邦人的,而對外邦人來說,基督這稱銜並沒有相同的權威。然而,對外邦人來說,天主子這稱銜則是形容一個全能的存有。藉著包括基督和天主子這兩個稱銜,馬爾谷以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時明白的字眼來表示耶穌的權威。

我們不應錯過「開始」(希臘文:Arche)這個字。我們想起創世紀以「在起初」作開始。正如創世紀描述創造的開始,本福音則描寫耶穌基督的救恩工程──天主與世界的創造關係的高峰。

對馬爾谷福音來說,不是以馬槽中的嬰孩作開始,而是以先知的話作開始。摘自依撒意亞的引文確定耶穌基督是天主的計劃的中心。由於本福音的對象是外邦人,較值得注意的……是馬爾谷以參照舊約來開始他的故事。他這樣做,是確定耶穌絕非要穿過梅瑟法律和先知。耶穌沒有拒絕天主透過猶太人而完成的救恩工程,而是滿全它(瑪5:17)。

「正如先知依撒意亞書上記載的」(2節)。馬爾谷確定依撒意亞是2-3節的預言的作者,但是,這幾節經文實際上是由三部舊約的部份組成。瑪竇和路加都是以馬爾谷福音作為他們的原始來源,所以只引述依撒意亞的部份(瑪3:3;路3;4)。馬爾谷福音的2-3節所引用的三段聖經如下:

──「看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為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準備的地方」(出23:20)。希臘文angelos一字,可解作天使的或人類的使者。在出谷紀,天主派遣天使來領導以民在曠野的旅程。在馬爾谷福音,使者就是洗者若翰。

──「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拉3:1)。原文在當時是一個恐懼的警告,責罵他們獻祭不潔,悔慢主名,他們把瘸腳的、有病的,拿來獻上為祭,視整個聖殿崇拜為煩瑣的事。所以那位使者必須潔淨聖殿的崇拜,等待上主的受傅者降臨在地上。馬爾谷重新闡釋這節經文,把若翰視為厄里亞,要來為基督準備道路,正如拉4:5所預言的。

──「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依40:3)。依撒意亞在充軍巴比倫時寫下這節經文。人們感到沮喪,但依撒意亞談到新的出谷。正如天主帶領出谷的人民離開埃及,穿過曠野而回到家鄉,同樣,天主將引領充軍的人民穿過曠野。在那裡有一條大路穿過曠野。事實上,當充軍的猶太人獲准回國時,這事發生了。

「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2節)。若翰不但宣講耶穌的來臨,也在幾方面作耶穌的前驅:

──曠野他們的職務都是重要的。

──二人將召叫人們悔改。

──二人將被出賣和被捕(paradidomi──負賣、被交付、監禁)。谷1:14敘述若翰的paradidomi,而谷3:19; 9:31; 14:18則敘述耶穌的 paradidomi。

「曠野」(3節)是以色列歷史的關鍵。曠野不只是地理的地方;這是天主與他的人民相遇,向他們啟示自己,考驗他們,並拯救他們的地方。傳統上,救恩來自曠野。梅瑟、厄里亞,和達味都逃到曠野(出2:15;撒上23:14;列上19:3-4)。同樣,耶穌將從曠野出現,開始宣講福音,並數度返回曠野(谷1:35,45; 6:31-32, 35; 8:4)。正是在曠野天主考驗人民,也是在曠野他們叛逆天主。正是在曠野天主再三拯救他們,而曠野成為他們建立國家的一個嚴峻考驗。曠野同時是前往許地的道路,也是充軍的地方。這是人民犯罪的地方,也是他們悔改,以恢復他們與天主之間關係的地方。

4-6節:洗者若翰便在曠野裡出現

「4洗者若翰便在曠野(希臘文:eremo)裡出現,宣講悔改(希臘文:metanoias)的洗禮(希臘文:baptisma),為得罪之赦。5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眾都出來,到他那裡,承認自己的罪過,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6若翰穿的是駱駝毛的衣服,腰間束的是皮帶,吃的是蝗蟲與野蜜。」

若翰在曠野宣講他的訊息,這看來是反直覺的。為什麼不去眾人居住的城市?其答案是,正如上文所指出,曠野為猶太人具有特別意義。其答案是,洗者若翰厄里亞先知的體現;厄里亞與曠野相聯繫(列上17:2-3)。聖經應許厄里亞回來(拉4:5)。若翰的衣著和飲食與厄里亞連繫(1:6)。其後,耶穌將告訴我們,厄里亞確實已經來了,「但人們任意對待了他,正如經上關於他所記載的」(9:13)。這清楚指向若翰,而1:14也提及他的被捕。

若翰來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4節)。看來……若翰的洗禮好像使人想起和恢復天主與以民在西乃山上訂立的基礎的盟約,藉此整個民族被召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出19:6; 23:22;也參閱伯前2:9)……在進入西乃山的盟約之前,以色列民以洗滌衣服和潔淨自己來表示接納他們與天主之間的盟約關係(出19:10)。

若翰的洗禮可能源於兩個傳統。其中一個是洗滌儀式,即人們洗淨自己的精神的不潔。在谷木蘭團體,儀式沐浴是尤其重要的,而若翰亦可能與這團體有些聯繫。另一個傳統是外邦人皈依猶太教的洗禮,是以浸入水中的方式來舉行的入門潔淨儀式。

然而,在這些傳統和若翰的洗禮之間是有一些不同之處。儀式沐浴是一種自己施行、經常重複的儀式,但是,若翰所施行的洗禮則是一次的儀式。至於皈依的洗禮是只為外邦人的,表示加入天主子民的行列。猶太人經已是天主的人民,所以假設他們是無須受洗的。然而,若翰的洗禮是為前來聽他宣講的猶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假設全都是猶太人。

若翰看來很可能是借用兩個傳統(儀式沐浴和皈依洗禮),但確立他本身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為赦免罪過。

若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4節)。我們傾向以為悔改是為自己罪感到歉疚,但罪疚只是悔改的其中一面。希臘文metanoia意謂心靈的轉變或方向的轉變。當我們改變我們的思想,我們亦會以改變方向來作回應。

希臘文metanoia一字深受猶太的tesubah(「轉動」或「回來」)的觀念影響;這觀念源於舊約的先知呼籲以民回歸他們的天主,並暗示完全改變屬靈的方向。經文清楚指出悔改、洗禮和赦罪是在一起的。耶穌也呼籲人悔改(1:15)。

距離最後一位活躍於以色列的先知已有三百年,人們以為先知的年代已過去。現在,他們得知若翰和他在曠野的宣講,他們便蜂擁到他那裡來聽他。「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眾」雖誇張的說法(為得到效果),但清楚指出有大批耶路撒冷居民被吸引前來聽這位新先知;這位先知是舊約所應許的(拉4:5),但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現。

若翰在曠野,這使他不但與猶太的救恩史相關聯,亦與一種讓人能夠夠悔改和獲得罪赦的新鮮事物相關聯。曾經被城市的刺激所吸引的人,現在發覺自己被曠野中的新先知的刺激所吸引。他們到他那裡,「承認自己的罪過」和受他的洗(5節)。

至於若翰的描述──「穿的是駱駝毛的衣服,腰間束的是皮帶」──顯然是故意把他與厄里亞相關聯,即舊約所形容為「一個身穿皮毛衣,腰束皮帶的人」(列下1:8)。

──若翰吃的是蝗蟲與野蜜,這亦把他置於先知的傳統──達尼爾先知拒絕君王的飲食,只喝水和吃蔬菜(達1:8-16)。梅瑟法律指示蝗蟲是可以吃的食物(肋11:22)。猶太傳統沒有把蝗蟲列為肉類,卻適合苦修者,例如洗者若翰(參閱瑪11:18;路7:33)。

──此外,若翰與黑落德對抗(6:18),使人想起厄里亞與阿哈布對抗(列上18)。在這兩個情況下,證明了黑落德和阿哈布的妻子才是危險的。依則貝耳未能殺害厄里亞(列上19),但黑落狄雅要殺害洗者若翰的計謀卻得以成功(6:16-29)。

7-8節:那要在我以後來

「7他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希臘文:ischuroteros),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8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

人們蜂擁來聆聽若翰,但他卻把他們的焦點向那要來的一位。他指出那一位比他本人更有力量。考慮到若翰的神恩的力量,他的主張並非微不足道。三個世紀以來,沒有人見過如此的先知的力量,也沒有人想起曾見過這樣的力量──但若翰表示,相對於要來的那一位,他的力量不算什麼。

若翰說,他「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7節)。當若翰洗者出現在約但河一帶、猶太曠野等地方,宣講了悔改的洗禮一段時間(瑪3:11;谷1:3,4;路3:3),許多人誤以為若翰洗者就是那位:上主藉依撒意亞預言所許諾和派來請救以色列的默西亞(依40:3-5)。於是洗者若翰便以「兄弟立嗣」這法律去指出他並不是「新娘以色列」的至親(連「提他的鞋」(盧德傳傳統:盧4:7-8)也不配 / 「解他的鞋帶」(申命紀傳統:申25:5-10)也不配);反之,若翰強調耶穌基督就是:「那份天主對不忠以色列人的愛,是天主仁慈的繩索和愛情的帶子」,主耶穌基督,他才是要來迎娶「新娘以色列」的「新郎」默西亞。

「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8節)。這不是猶太人首次在曠野中領受聖神。在出谷紀,天主「把他的聖神賦予他們」(參閱依63:11),而「上主的神領導他們」(依63:14)。正如在第一次出谷,人民在天主聖神的帶領下進入曠野,而先知宣告第二次出谷,就是當聖神傾注在人身上(依32:15; 44:3)。因此,洗者若翰不僅宣告新的洗禮,而是宣佈救恩的新日子的伊始。他亦介紹耶穌即施予聖神(8節)也領受聖神(10節)。

現在,若翰承諾耶穌將以聖神洗他們。這確實是令人興奮的承諾,當然也是喜訊!耶穌降臨的最後目的,就是使人領受聖神。寬恕、屬靈的治癒、正確關係的重整、脫免凶惡、融入天主子民,還有其他許多事情。然而,它們都是附屬於一個最高的目標;耶穌基督所確保在聖神內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