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有一天傍晚,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門徒於是離開群眾,載耶穌走了;與耶穌一起的,還有其他小船。忽然狂風大作......」(谷4:35-41)(6月20日)

聖經:谷 4:35-41

釋經

35-36節:我們渡海到對岸去罷

「35在當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罷!」36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與他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

「我們渡海到對岸去罷」(36節)。對岸是外邦人的地方。「他們遂離開群眾」(36節)。我們很容易因被聲望吸引,而很難離開支持自己的群眾。然而,耶穌可以離開群眾,在別處祈禱或繼續他的工作。

「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36節)。1986年,一艘漁船的船體在加里肋亞海岸邊出土。碳測時法顯示這船是來自耶穌時代,船長26.5呎,闊7.5呎,高4.5呎──是縱帆裝置──並可載約十五人──其中四人負責划船。這艘船大概很相似耶穌和門徒渡過加里肋亞海所乘坐的船──耶穌在船尾依枕而睡(38節)。

「還有別的小船」(36節)。有關這句經文的意義,是有很多推測,但其中沒有令人信服。

37-39節: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

「37忽然,狂風大作(希臘文:lailaps megale),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38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他們叫醒他,給他說:「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39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罷!」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希臘文:galena megale)。」

「忽然,狂風大作(希臘文:lailaps megale)」(37節)。加里肋亞海是約旦河北淺石灘的最深的部份──海拔以下700呎──除了南端地區外,四週都是陡峭的懸崖和高山。因此,清涼的陣風經常沿著這些山坡往下吹,並且在溫暖的湖面吹起狂風。風浪可以高達30呎。

從以色列的地圖上,加里肋亞海是一個大湖,但從一艘小漁船來看,它變得龐大,尤其在風暴期間。在耶穌的門徒中,至少有四人是漁夫,肯定曾經幸免於風暴,亦當然知道有些漁夫在海上失去生命。他們是強壯的、自力更生的人,能夠處理溫和的危險。但是,這晚遇到的危險不是溫和的,而是致命的。

「睡」(38節)。在危險時睡覺可以是極大信德的標記。聖詠的作者說,「在平安中我一躺下即刻入睡,上主,唯有你能使我安居順遂」(詠4:9)。然而,睡覺也可以代表在要求積極回應的時刻的被動性。門徒認為耶穌睡覺,是證實他不關心如何拯救他們(和自己)免於迫近眉睫的死亡。

「師傅」(希臘文:didaskale)。我們會預料門徒身處危機時,會稱耶穌為主而不是師傅。在這特別的時刻,他們需要的是他的力量而不是他的教訓。然而,在本福音,教訓和權威是息息相關。耶穌教訓「正像有權威似的」(1:22),使葛法翁的人大為驚愕,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1:27)。

「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38節)。門徒恐慌,他們需要耶穌來分擔他們的問題──顯示出一種危機感,帶來解決方法。一位偉大的領袖可以時常幫助人解決大問題,但耶穌漫不經意的態度看來是確保他不會幫助。

瑪竇和路加都是採用馬爾谷為主要來源,把門徒的指責改為請求。在瑪竇福音,他們說,「主!救命啊!我們要喪亡了」(瑪8:25)。在路加福音,他們說,「老師!老師!我們要喪亡了!」(路8:24)。

「叱責(希臘文:epetimesen)了風」(39節)。較早前,耶穌叱責(epetimesen)魔鬼,命令魔鬼不要作聲,從附魔的人身上出去。這次風浪也代表一種魔鬼的勢力。用來形容「狂風」(37節)的lailaps一字,也是約38:1中的「旋風」嗎?它暗示魔鬼的勢力嗎?正如天主對於創造界的原始混亂(約38:8-11;詠74:13-14),所以,耶穌對於大自然的邪魔勢力具有權威。

「不要作聲,平定了罷」(39節)。耶穌平靜的聲音和簡短的命令反映他對風雨的權柄,這權柄帶來結果。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希臘文:galena
megale)(39節)。37節的狂風已被39節的平靜取代。平息風浪「具有額外的意義,因為在整部舊約中,海象徵著混亂的住處。因此,當耶穌平息風浪時,這不僅是赤裸裸地展示他對大自然的力量,而是救贖行動,其中的風浪好像魔鬼一般,被他「叱責」。

這故事和約納的故事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本福音的首批讀者──至少是猶太讀者──是十分熟悉舊約的,能夠指出相同之處,包括:

──乘船前往外邦人的地方,為救贖外邦人的生命

──海上的狂風威脅使船下沉,使船上的人遇溺

──極大害怕

──主角(約納和耶穌)在風浪中睡著

──主角的叱責

──主角採取行動使風浪平息

──船員感到驚訝

──馬爾谷福音的故事與七十賢士本約納的版本──即採用希臘文apollymi的異體字,用來形容「喪亡」。這動詞以幾乎同一的形式在七十賢士本約納先知書出現過三次,表達整部書的中心思想,藉著天主的手而逃離毀滅。

然而,儘管耶穌好像約納,但他比約納偉大。要注意兩個故事中相異之處:

──約納乘船往塔爾史士,是逃避天主吩咐他拯救尼尼徵城外邦人的召叫。耶穌服從他的召叫。

──約納沒有平息風浪,卻只為他的不服從而承擔責任──天主平息風暴。耶穌親自平息風浪,展示他比約納更偉大,與天主平等,因為唯有天主才有力量平息海、風暴、混亂和邪惡。

40-41節:這人到底是誰?

「40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41他們非常驚懼(希臘文:phoban megan),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門徒面對信德的考驗卻失敗了。他們害怕風浪,現在則害怕耶穌。他們應該相信──他們曾經聽過耶穌教訓,也看過他行奇蹟──但害怕贏了信德。然而他們問了正確的問題。這人到底是誰?這故事不是關於自然的力量,而是關於耶穌的身份;他是基督和天主子。

「他們非常驚懼」(phoban megan)(41節)。我們會期望門徒在看到平息風浪時感到歡欣,但他們卻感到驚懼──他們害怕耶穌的德能,正如他們害怕風浪一樣。

「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41節)。他們的問題提供一個線索。唯有天主能控制海和風暴(詠107:29)。他們的問題也提供本故事的關鍵,不僅揭示耶穌的德能。這是一個顯示天主的故事,揭示耶穌是天主的代理或天主降生成人。他的身份日漸清楚,直至伯多祿宣認(8:29)。然而,伯多祿的異象將暗淡,門徒將繼續害怕。然而,在十字架下,看見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羅馬百夫長(外邦人)也提供一個清晰的答案。不管是由於默示的標記(黑暗,以及聖所的帳幔裂開),抑或他在耶穌身上看到的一切,他說,「這人真是天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