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五主日

「那時候,耶穌離開葛法翁的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及她。耶穌上前......」(谷1:29-39)(2月7日)

聖經:谷 1:29-39

釋經

29-31節:他握往她的手,扶起她來

「29他一(希臘文:euthus)出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裡。30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31耶穌上前去,握往她的手,扶起(希臘文:eieiren)她來,熱症遂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希臘文:diekonei)他們。」

「他一(希臘文:euthus)出會堂」(29節)。這節經文用希臘文euthus一字作開始,意謂「立刻」、「立即」。馬爾谷在其福音經常使用這字,正配合他的匆忙的、快速的風格。

「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裡」(29節)。這四人是馬爾谷迄今所提及唯一的門徒。耶穌快將召叫稅吏肋未(2:14),以及十二宗徒,包括這四人(3:13-19)。

今日在葛法翁有一間房屋,學者相信是西滿(伯多祿)和安德肋的家。該房子鄰近會堂,所以,耶穌和門徒只需走幾步路,便可由會堂來到西滿的家。瑪4:13告訴我們,耶穌長大後住在葛法翁,但沒有人能認出他的住所。他大概與伯多祿一家住在會堂附近。

「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30節)。西滿的岳母病了,耶穌治癒了她。馬爾谷沒有提及西滿的妻子,而他的岳母擔當了女主人的角色,使人聯想到她可能是這家庭中唯一的女人或主要的女人。我們可能想像伯多祿是鰥夫──除了格前9:5說明伯多祿的妻子陪伴他。

耶穌「握往她的手,扶起(egeiren)她來」(31節)。較早前,耶穌在會堂驅趕。他驅魔時講了話。現在,他只接觸。馬爾谷有關治病的記錄經常提及耶穌接觸患病的人(1:41; 5:41; 6:5; 7:32-33; 8:23-25)或被他們觸摸(3:10; 5:27; 6:56);相反地,在驅魔時,由於問題主要不是身體的而是精神的,所以沒有提及接觸(除了在驅魔後,9:29)。

耶穌的接觸是溫柔的又有用的,但不是正統的。按照當時的文化,男人不接觸女人(除了家人以外)。然而,耶穌時常接觸需要治癒的人──甚至癩病人(1:41)。

耶穌因在安息日治病而加劇他犯了接觸的禁忌。至於伯多祿的岳母伺候他們,(31節)也可能構成違反安息日。

耶穌扶起她來。希臘文的動詞是 egeiren。馬爾谷在敘述耶穌復活雅依洛的女兒(5:41-42),和耶穌的復活(14:28; 16:6)時,也採用這個動詞。「因此,馬爾谷大概想暗示耶穌在治病奇蹟所展現的『扶起』的力量,是天主後來使他從死者中復活所展現同一的末世德能。

「熱症遂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他們」(31節)。儘管耶穌剛才驅魔,但這是耶穌所行的首個奇蹟。

32-34節: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遂了許多魔鬼

「32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希臘文:kakos echontas)和附魔的(daimoniomenous),都帶到他跟前,33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34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遂了許多魔鬼,並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他。」

「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希臘文:kakos echontas)和附魔的(daimoniomenous),都帶到他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32-33節)。馬爾谷在整部福音裡,堅持患病與附魔的區別;患病的人需要醫治,而附魔的人需要驅趕。

人們等待直至日落,即安息日正式結束後,把患病的和附魔的帶到耶穌跟前,請求他醫治。聖史透過重複強調完整性而突顯耶穌的行動的末世幅度: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他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遂了許多魔鬼」(34節)。耶穌治病和驅魔。在本福音裡,「治癒的出現是當耶穌的權威得到那認識他的邪魔……,或相信他有能力治癒的病人承認的時候……如果沒有信德……不承認他的權威……便沒有治癒。按照馬爾谷的表達,奇蹟因而主要是基督論的:它們以耶穌的權威向我們表達,並要求我們作出回應。

耶穌「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他」(34節)。在馬爾谷福音,耶穌不但不許魔鬼(1:25; 3:12),也不許接受他治癒的人(1:44; 5:43; 7:36; 8:26)甚至他的門徒(8:30; 9:9)說話。因此,馬爾谷表達一種矛盾。奇蹟故事(驅魔、治病、復生和自然奇蹟)佔了超過二百節的篇幅(超過受難敘述),而且組成福音敘述耶穌進耶路撒冷之前的一半的篇幅。然而,它們經常伴隨著保持緘默的命令,並在福音的第二部份佔很少的部份。

耶穌及其傳教生活看來會從他展現德能這方面得益。他治病的能力吸引人們走向他,並證明他具有偉大的的權威(馬爾谷福音中一個重要的字)。

那麼,為什麼他命令緘默?以下是一些可能性:

──人們來是為治病,而不是為得救恩。他們尋找耶穌,只把他看作神奇的治療者,而不是天主子。耶穌所分施的治癒是次於他所帶來的救恩。因此,雖然他的治病能力展現他的權威,卻使人不注意他更大的使命。

──耶穌並不尋求魔鬼對他的敬尊。其後,耶穌的敵人聲稱他的能力是來自魔王貝耳則步(3:22-30)。如果耶穌讓魔鬼現在認出他來,只會令人相信後來的指責。

──魔鬼了解耶穌是誰,因為他們是靈體。直至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後,別人都不清楚他的身份。伯多祿在第8章有好的開始,認出耶穌的身份,但立刻因了解不足而受到責備。此外,用香液傅抹耶穌的女人(14:1-11),以及在十字架下的百夫長(15:39),似乎都能弄清楚,但畢竟他們都是例外的見證人。耶穌沒有讓那些未能真正認識他的人說他是誰。

──如果人們在耶穌傳教初期便把他看作是默西亞,他們會期待他實現民族的期望,組織軍隊、驅逐羅馬人,並重建以色列為偉大的民族,猶如達味朝代一樣。這一切都跟耶穌的看法截然不同,亦可能成為困惑。

──耶穌把自己的職務仿效依49:1-6所載的上主僕人,即天主隱密地行動。雖然僕人覺得「白白勤勞了」,又「枉費了氣力而毫無益處」,天主卻向保證,他將成為「萬民的光明。」上主僕人的訊息的機敏(「他使我的口好似利劍」),以及他的影響力的範圍(「他使我像一支磨光的箭」)都是隱藏的(「將我掩護在他的手蔭下……將我隱藏在他的箭囊中」)。

35節:他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

「35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希臘文:eremon)地方,在那裡祈禱。」

他到荒野的(eremon)地方,在那裡祈禱。Eremon一字使人聯想到荒野、曠野,而曠野為猶太人具有特別的意義。天主就是在曠野塑造以色列民,救贖他們,使他們成為天主的子民。洗者若翰在曠野中呼籲人們為得罪赦而悔改。耶穌在曠野戰勝魔鬼的試探。天主常在曠野履行祂最好的工程。所以,當我們經驗曠野的時刻──當事情看來是沒有希望的時候,這應該給予我們希望。天主可能利用我們的曠野經驗來重塑我們的生命──拯救我們並使我們完整。

36-39節:讓我們到鄰近的村鎮去罷

「36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希臘文:katedioxen)他,37找到了他,就向他說:「眾人都找你呢!」38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希臘文:komopoleis)去罷!好叫我也在那裡宣講(希臘文:keruxo),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39他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希臘文:kerusson),並驅逐魔鬼。」

「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katedioxen)他」(36節)。正如上述所指出的,耶穌直至目前已揀選了四個門徒──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

「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這句話是有趣的。為什麼馬爾谷沒有稱他們為門徒?大概這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並不像門徒。「門徒」一字的意思是學習的人,而門徒的工作是聆聽、學習、跟隨。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並不是聆聽,而是交談──告訴耶穌有什麼事發生──促請他跟隨他們的領帶。

希臘文 katedioxen一字幾乎含有敵視的意思。在馬爾谷福音,「追尋」耶穌所指的,往往是那些想使他分心(3:32; 8:11)或反對他(11:18; 12:12; 14:1,11,55)的人的努力。

在「眾人都找你呢」這句經文含有責備的語調。這暗示耶穌因尋找時間獨自祈禱是犯錯的。將有很多時間祈禱,但現在有很多人急於見耶穌。耶穌的職務是嶄新的,門徒對於群眾感到振奮。耶穌,來吧!如此良機並非每日都出現的!你可以在明天才祈禱呢!請照顧這些群眾。

「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去罷!好叫我也在那裡宣講(keruxo),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38節)。耶穌不會讓他的門徒訂議程──他經已從天父那裡取得議程。他來是為宣講,而他正要做那事。那麼,他要宣講什麼?馬爾谷經已告訴我們。耶穌來是宣講「天主的福音。」他宣告:「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1:14-15)。

耶穌已在葛法翁的會堂教導,亦已治好患病的人和附魔的人。群眾回應他治病的職務,但沒有說明他們有興趣更深入認識。耶穌來不是為了治病,而是召叫人悔改。其中嚴重的危險是,人們看見他的治病行為,僅僅視為法術的技藝,沒有改變他們與天主的關係。這是葛法翁的情況。其後,耶穌將說,「還有你,葛法翁!莫非你要被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降到陰府裏;因為在你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索多瑪,她必會存留到今天」(瑪11:23;也參閱路10:15)。

耶穌叫門徒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希臘文:komopoleis)去。這些村鎮是中型的市鎮,充當四周村落的商業中心。葛法翁已得到機會,現在要給其他村鎮機會。

「他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kerusson),並驅逐魔鬼」(39節)。我們要注意耶穌傳教職務在葛法翁開始,然後到鄰近的村鎮,現在到加里肋亞各地。耶穌在旅途上宣講和驅逐魔鬼(39節),二者是在一起的。

這是馬爾谷在福音記載耶穌宣講的最後一個例子。他很快會揀選十二宗徒,並派遣他們「去宣講」(希臘文:kerussein)(3:14)。由這時開始,我們聽到很多關於耶穌施教(2:13; 4:1; 6:2,6,34; 8:31; 9:31; 10:1; 11:17; 12:35,38; 14:49)的敘述,卻聽不到他的宣講。這看來他已經把宣講的角色交給門徒,而他們將來要成為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