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走進一個村莊。有十個痳瘋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他們大聲喊說:「師父,耶穌......」(路17:11-19)(10月9日)


聖經:路17:11-19

釋經

11-19節:耶穌潔淨十個癩病人

這個故事與同樣被治好癩病的外邦人納阿曼的故事(列下5:1-9)之間有若干相似之處:

──患上癩病的納阿曼和撒瑪黎雅人都是向一位虔敬的猶太人尋求治癒。
──兩人在治癒之前都要做一個細微的、似乎是毫無關係的行動。厄里叟叫納阿曼在約但河洗七次。耶穌吩咐他們去叫司祭檢驗;司祭可證明病人得治癒,但他不能治好癩病人。在兩個故事裡,唯有當他們服從天主的人的話之後,才得到治癒。
──納阿曼和撒瑪黎雅人都回來讚美天主。
──厄里叟最後給納阿曼說:「你放心去罷!」耶穌最後給撒瑪黎雅人說:「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

11節:往耶路撒冷去

「11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希臘文:dia meson Samareias kai Galilaias)。」

較早前,路加用以下的話來介紹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衪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9:51)。耶路撒冷當然是耶穌按照天主計劃死亡的地方。路加間或提醒我們,耶穌正在途上(9:53; 13:22; 17:11; 18:31; 19:11),並且在19:28,當他抵達耶路撒冷時結束。每次提到耶路撒冷,我們這些知道故事發展的讀者,會看到十字架在遠處隱約地出現。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進程不是很快。他的門徒在旅途開始時進入一個撒瑪黎雅村莊(9:52),耶穌仍在撒瑪黎雅北面的邊境,離八章以後出現的耶路撒冷還遠(17:11)。在18:35,耶穌抵達離耶路撒冷不遠的耶里哥。19:1再次提及耶里哥,然後,耶穌在19:28抵達耶路撒冷。

「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11節)。撒瑪黎雅接壤加里肋亞,兩地之間並沒有其他地區。基於這節經文,學者時常質疑路加的地理常識。然而,正如上文所指,希臘文表示耶穌是「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這解釋為什麼癩病人同時包括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在一般情況下,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不相往來,但這些猶太和撒瑪黎雅癩病人都被彼此共同的痛苦而聚在一起。撒瑪黎雅曾經是以色列十個支派的家鄉(除了南部的猶大和本雅明支派)。公元前八世紀,亞述人迫使以色列人充軍,很多非猶太人來到撒瑪黎雅居住。回家的被充軍者跟那些外邦人通婚。因此,猶太人厭惡撒瑪黎雅人,因為他們認為撒瑪黎雅人在宗教上妥協。因此,在猶太人的背景下,撒瑪黎雅人竟然有時成為一個片段或比喻的「英雄」,這是諷刺的。

12-14節:耶穌,可憐我們罷

「12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癩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13他們提高聲音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14耶穌定睛一看,向他們說:「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罷!」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

「有十個癩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12節)。癩病不一定是指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可怕的痲瘋病。在聖經裡,癩病包括各種皮膚病,例如癬、牛皮癬、白斑病和白癜風。其中有些是傳染性高的疾病(痲瘋和癬),其他的傳染性則較低(白斑病和白癜風)。有些是可醫治的,其他則不能。在很多情況下,聖經時代的癩病人所受痛苦,不是基於疾病的嚴重性,而是宗教社會如何看待他們。

梅瑟五書規定如何對待癩病:

──戶5:2-3命令以色列人「把患任何癩病的人送出營外。」命令也包括患任何淋病及所有為死屍沾染不潔的人,因為這些條件帶來暫時的後果,但是,痲瘋病可能使患病者飽受折磨,直至死去為止。
──肋13:45要求癩病人喊說:「不潔!不潔!」,警告沒有受感染的人保持距離。
──肋13-14章規如何檢驗懷疑患上癩病的人,隔離他們,以及為治好的病人取潔等儀式。它亦處理受感染的房屋、衣服,以及人等。

人們傾向不僅把癩病視為一種疾病,也是天主懲罰的標記。這使他們較少懷有憐憫之心,因為他們相信患病者是自己帶來痛苦的。

「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13節)。如果他們對一個普通的旅客呼喊,那麼,他們要求對方可憐,就可能僅僅是祈求施捨。然而,在這情況下,他們知道耶穌的名字,並稱他為師傅(希臘文:epsitata)──一個具有權威的人。如果他們聽聞過耶穌的奇蹟,那麼,他們肯定是要求治癒。在這方面,他們在祈求時是團結一致的。他們很快便會四散,只有撒瑪黎雅人返回耶穌那裡。我們可想像其餘九人各自恢復自己先前的生活。他們危機的結束也帶來他們因患有癩病而建立的團體的結束。

「耶穌定睛一看...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罷!」(14節)。耶穌定睛一看他們。這是一個小小但重要的細節。猶太人法律和人性一起使人看不見癩病人。人們傾向忽視患病的或垂死的人,因為痛苦和死亡使我們感到不安。看見癩病人的那一位也看到我們的痛苦,我們可由此汲取力量。耶穌沒有立即治癒癩病人,反而吩咐他們去叫司祭們檢驗,好像他們已被治癒了似的。癩病人必須行動,好像耶穌的要求會令事情不同,即使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會有所不同(他們至少相信這是值得嘗試的)。耶穌要求他們懷著信德前加快步伐,正如厄里叟要求納阿曼所做的一樣。

肋13章要求司祭檢驗皮膚斑痕來決定他們是否癩病人。如果在首次檢驗時,斑痕看來不是癩病,便需要在七天後再檢查。癩病人可以往耶路撒冷的聖殿找司祭,但也可在其他團體找的。當預許地分給各支派時,亞郎的子孫沒有獲得領土,卻分得十三座城及城郊的地方(蘇21:10-19)。司祭一般定期在聖殿履行一星期的職責,其餘時間則在其他地方居住。

耶穌沒有指明癩病人要往猶太人司祭,所以,撒瑪黎雅癩病人可能去撒瑪黎雅司祭那裡。司祭擁有大的權力。司祭一旦判斷某人不潔,那人便遭社會、家庭隔離,不能工作或從事商業活動,最後被貶抑成為乞丐。為恢復正常的生活,便需要司祭判斷那人不再不潔。因此,耶穌吩咐這些癩病人往司祭那裡,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然而,他還有另一個隱藏的目的。這些癩病人將向司祭見證耶穌偉大的治癒力量。當司祭判斷癩病人潔淨時,他們的判斷也證實耶穌來自天主的能力。

「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14節)。癩病人沒有立即得到治癒,而是在服從耶穌的吩咐時得到治癒。癩病人的治癒是天國德能的標記。正如耶穌在較早前執行天主寬恕的權力(5:20-21; 7:48-49),他現在也執行天主治癒的德能。

15-16節:其中一個回來大聲光榮天主

「15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痊癒了,就回來大聲光榮天主,16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他;他是一個撒瑪黎雅人。」

「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痊癒了,就回來」(15節)。正如耶穌看見其他人所看不見的癩病人,同樣,這人看見其他癩病人所未能看得見的東西:(1)他已治癒;(2)天主應受讚受,以及(3)理應感謝耶穌。

「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他;他是一個撒瑪黎雅人」(16節)。我們欣賞這人為自己的治癒而感恩,但這不僅是一個感恩的故事。這是一個例子,被天主的創造德能所觸動,因為天主從混亂中帶來秩序,從缺陷和衰弱中帶來完整。這是耶穌,也是基督──一個享有天主的德能的人,一個本身也是天主的人──的故事。路加把這驚訝保留在故事的結尾。這信德的模範結果是局外人。路加本身是外邦人。他樂意敘述天主所祝福的外方人的故事,而他使外方人(甚至撒瑪黎雅人)成為他故事的英雄。這故事預示宗徒大事錄(也是路加的著作)將要出現的事情:以色列逐漸盲目,外邦人卻逐漸接納。

17-19節:你的信德救了你

「17耶穌便說道:「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裏呢?18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19耶穌遂給那人說:「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

「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裏呢?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18-19節)。耶穌的修辭性疑問把人的注意力放在那九個沒有感謝的人,以及那個感謝的「局外人」。耶穌批評那九人,而我們容易與他一起批評。那九個人怎能不感恩?然而,我們應考慮他們必然急於與家人團聚和恢復正常生活。在同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否停下來感謝?我們多少次停下來感謝天主給我們的祝福?我們多少次忘記感謝天主?

「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19節)。路加在14節告訴我們,十個癩病人已潔淨了,但這撒瑪黎雅人身上發生了更多事。「這個一個關於十個人得治癒,以及一個人得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