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希臘文:mesei)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路14:25-33)(9月4日)


聖經:路 14:25-33

釋經

14章:背景

耶穌因在安息日治好一個患水臌症的人而引起爭議(14:1-6)他在回應那些爭上座的人時,勸告他們要坐末席,也勸告主人邀請最願結伴的客人(14:7-14)。當其中一位客人說,「將來能在天上的國裡吃飯的,才是有福的」,耶穌就用盛宴來作比喻,指出被揀選的人因自己優先處理的事而拒絕邀請,最後由外邦人取代了他們的位置(14:15-24)。本週的福音課是緊隨著該比喻之後。

25-33節:來之不易的門徒身份

耶穌正前往耶路撒冷,準備接受十字架,但群眾以為他前往耶路撒冷接受榮冠。他們視耶穌為「勝利者」,所以跟隨他,好使自己也會獲勝。耶穌教導他們,做門徒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那些渴望跟隨他的人必須在完全同意之前衡量代價。

耶穌要求承擔,一個在這些日子很不普遍的名詞。我們很容易不挑戰教友要忠信地履行本份、崇拜、性生活,以及誠實地做生意、報稅,還有憐憫較不幸者,以及其他代價高的承諾。我們希望,如果我們不要求多,訪客便會回來。但諷刺的是,高水平的教會反而吸引高水平的人。耶穌並不使門徒職變成容易。他從永企圖掩飾做門徒的代價。他反而讓眾人看到其高昂的代價。

25-27節: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

「25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26「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希臘文:mesei)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27 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

「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25節)。這節經文指示一個轉變。耶穌已在法利塞人家裡作客,而他的話是向那場合的一小撮人說的。現在,他向一大群人講話。事實上,他們與耶穌同行,正顯示出他們有感染力的熱誠。他給他們的訊息,跟較早前給一起吃晚餐的人的訊息是相同的。天主要求佔我們生命的首位,而那種門徒職的代價是高的。

「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希臘文:mesei)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26節)。這是很難聽下去的經文,因為它聽來是反家庭的。在最近幾十年間,我們看見傳統家庭衰落,而在很大程度上,這衰落是由於我們不願意承擔。我們開始承認那衰落所產生的後果,不願意耶穌使情況更壞。此外,耶穌的話似乎是不尊敬父母,這也跟我們的價值觀衝突。

然而,這是閃族語言中的誇張法。耶穌不是要求我們惱恨父親和母親,反而是要求我們作出一個承諾,超越所有承諾,包括對家庭的承諾。在這語境中,「惱恨」不是要討厭家人,反而是要愛基督多過他們。這是舊約的普遍思想(參閱箴13:24;撒下19:6;創29:30-33;拉1:2-3;申21:15-17)。也比較16:13,一種愛-恨的二分法,描敘選擇一個主人。

耶穌既然說過,門徒身份的特點就是愛每一個人,甚至包括仇人和迫害他們的人,所以,耶穌很難叫門徒惱恨那些最親近的人。如果你假設要愛那抨擊你的人,那麼,為什麼不愛那養護你的人。

耶穌應付這些群眾的方法跟先前應付一個想做門徒是一樣的。他對那人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9:58)。他對另一個想先埋葬父親的人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他對另一個想先告別家人的人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9:62)。

耶穌應許,作出承諾的人會得到賞報。「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天主的國捨棄了房屋、或妻子、或父母、或子女,沒有不在今世獲得多倍,而在來世獲得永生的」(18:29-30)。但在我們的福音課,耶穌只提出要求,但沒有作出應許。

耶穌在自己的生命裡經驗過召叫與家庭之間的衝突。當有人告訴他,他的母親和兄弟想見他的時候,他答說:「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才是我的母親和兄弟」(8:21)。

「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27節)。在26節,耶穌要求我們甚至惱恨自己的性命。他現在要求我們背負十字架,即死亡的工具。做門徒的開始,就是結束自我。我們完全依從基督的命令。背負十字架的基督徒並不容易感到困惑,而是忘記追求高尚的地位,沒有興趣透過確保別人的義務或藉著積蓄財物而保障自己的未來,(他們)卻自由地在這不光彩的痛苦中,與耶穌一起。

路加正寫給那些知道背負十字架的意義的基督徒。迫害已展開,而基督徒也死在十字架上。為那些只想做膚淺的門徒來說,耶穌有關背十字架的言論,是令人沮喪的──但為路加正在經歷迫害的教會而言,這些話則認可他們的犧牲。

28-30節: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

「28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29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30這個人開始建造,而不能完工。」

「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28節)在比喻中,「你們中間」的問題都是期待否定的答案。當我們裝修房子時,應在估計費用時多加百份之十至二十,因為你永不知道在開始工程後會遇到什麼事情。我們在接著的幾個月裡花費更多。這是困難的,但我們能夠完工。另一個家庭同時開始擴建工程,並閒散了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們要籌錢來完成工程。我們可想像他們是多麼灰心失望。

這為基督徒是一個很好的比喻。當我們初次決定跟隨基督時,我們只知道要付出代價。唯大隨著生命展現,我們才能開始估計全部代價。耶穌從一開始已警告我們,代價會是很高的。

31-32節: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

「31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呢?32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求和平的條款。」

這個比喻跟28-30節的比喻,都具有同一的論點。直至你已計算代價並評估成功的可能性之前,不要開始。要小心謹慎地計劃,免得最終失望。為免遇到災禍,現在就要準備。同樣地,天主沒有進入救贖的過程而沒有準備去完成它,耶穌沒有面朝耶路撒冷而不準備面對必須的犧牲。

33節:如不捨棄他的有一切所有

「33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有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

在路加福音,耶穌經常談及物質的擁有。他提出一個只顧享受財物的富人的愚蠢(12:13-21)。他告訴門徒不要憂慮吃什麼和穿什麼,因為「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12:22-34)。他要求富少年變賣他的所有並施捨給窮人(18:18-25)。匝凱將顯示他的懺悔,承諾如果欺騙過誰,就以四倍賠償(19:8)。耶穌警誡我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16:13)。

路加也在宗徒大事錄敘述,「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2:44-45;也參閱4:32)。成為基督徒,這要求悔改。希臘文的「悔改」一詞,其意義超越為罪過而感到難過,其圖象是一個士兵的向後轉,轉向新的方向。耶穌清楚指出,作基督徒就是轉向天主,遠離對財物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