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那時候,耶穌經過各城各鄉,前往耶路撒冷,隨處施教。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耶穌對群眾說:「你們竭力由窄門進入吧!......」(路13:22-30)(8月21日)


聖經:路12:49-53

釋經

12:35-13:9:背景

我們的福音課的語境是在一個較大的部份,強調醒寤、準備,和忠信的門徒職:

──12:35-40呼籲僕人要醒寤。

──12:41-58強調在等待主人回來前要忠信地工作。

──12:57-59建議與對頭和解,而不是找官長。

──在13:1-5,耶穌警告,「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13:6-9是荒廢的無花果樹的比喻,由於沒有生產,所以遭主人砍掉。

49-50節: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

「49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50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希臘文:pos sunechomia),直到它得以完成!」

在希臘原文,「火」與「洗禮」是兩句經文的第一個詞,為加強經文的語調。這些經文的語言使人想起3:16,洗者若翰許諾耶穌「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49節)。火是審判的比喻(3:9; 17:29)。厄里亞把審判的火降在巴耳的先知(列上18:36-40)和阿哈齊雅王的士兵身上(列下1:10-14)。雅各伯和若望想叫火降到那些拒絕耶穌的撒瑪黎雅人,但耶穌沒有准許(9:54)。我們也想起先知的話:「他像煉金者用的爐火」(拉3:2)──熊熊烈火,把雜質剔除,只留下可取的東西。

「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50節)。這有關洗禮的參照最好從耶穌給雅各伯和若望的回答來理解;他們要求耶穌賜他們在天國裡,一個坐在他的右邊,一個坐在他的左邊。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的爵嗎﹖或者,你們能受我受的洗嗎?」(谷10:38)。杯和洗禮比喻耶穌的痛苦和死亡。「洗禮」大概保留它原本的浸入或投入的意思,而這是威脅到生命的浸入水中或火裡。

「我是如何焦急(希臘文:pos sunechomia),直到它得以完成!」(50節)。這是一個投入艱巨使命但在事情發生前所講的話,希望等待會過去,使命得以完成。這好像一個士兵在參戰之前,警察在趕往犯罪現場之前,病人準備接受手術之前的心情。我們預料考驗是艱難的,但待待也是困難的。我們將看到耶穌在橄欖山上祈禱時,他再一次感到焦急,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22:44)。

我們不應忽略這段經文所包含的基督論。耶穌再一次講論他的神聖使命。「我來」;「我有一種洗禮」;「我是來送」。路加清楚了解耶穌是要來實現舊約的那一位。全人類也是因他而意見不一。

51-53節:我是來送分裂

「51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52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53他們將要分裂: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

「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51節)。這是令人困擾的話!我們選擇記起耶穌是和平之王,他來「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和平的道路」(1:79),並使「他愛的人享平安」(2:14)。然而,耶穌治好兩個婦人並告訴她們平安回去(7:50; 8:48)。他只把平安賜予那些分享平安的人(10:5-6),並在復活後賜給他的門徒(24:36)。他在此清楚指出,他來是送分裂,而不是和平。在瑪竇的平行文(10:34),耶穌是帶刀劍。

「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 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52節)。即使家庭也因耶穌而分裂。在以色列的生活,家庭關係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家中的地位賦予他個人身份和社區的地位。人們認識你是誰,因為他們認識你的父母(4:22)。家庭也在一個沒有公共福利制度的世界中提供支援。使一個家庭分裂,就是讓它的成員的社會和經濟地位不穩。這是削弱社會結構的根源。

「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53節)。這些話重複米7:6,清楚影響猶太人對耶穌有關末世的日子的期望。

那麼,為什麼耶穌是來送分裂?耶穌來到這世界,是為建立天國。他來是要改變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而那種轉變是不容易來到的。很多在現世是最先的,在天國要成為最後的(13:30),而且不能預期在沒有鬥爭的情況下接納這逆轉。在耶穌的整個傳教生活裡,他安慰那些遭受折磨的人(沒有權勢者),並為難那些安逸的人(有權勢者)。這好像用刀戳一頭熊。一個人應預期那熊會報復。耶穌來是要踏碎撒旦的頭顱(創3:15),這甚至是更危險的。耶穌會勝利,但這將是一場大戰。

在耶穌的整個傳教生活裡,他經驗過衝突,其高峰是在十字架上。當耶穌是嬰孩時,西默盎已預言這衝突。「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衪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2:34-35)。

初期教會也經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衝突。猶太人,包括塔爾索的掃祿,將迫強基督徒。羅馬士兵在路上擺滿十字架。教會內也有衝突──有關外邦人地位、是否吃祭過偶像的肉等衝突。今天的教會仍面對外在的反對和內部的分裂。今天,在世界各地,仍有基督徒受迫害,受壓要停止他們的見證。如果我們要做基督的工作,就必須預期反對。

首批門徒離開家庭來跟隨耶穌。他們已經驗耶穌在此談論家庭的緊張關係。路加的教會也經驗迫害。儘管耶穌有關分裂的說話可能令我們不安,但為初期的基督徒確是安慰。耶穌的話幫助他們明白一個反對他們、使他們受苦的世界。在第四部福音裡,耶穌說:「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是要你們在我內得到平安。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