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四周・星期六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也沒有僕人勝過他主人的;徒弟能如他的師傅一樣,僕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樣,也就夠了......」(瑪10:24-33)(7月11日)

聖本篤(院長)(紀念)

聖人在公元480年左右,生於意大利諾西亞。在羅馬受教育,18歲棄俗,在蘇比亞各度隱修生活。聖人本意是獨修,但後來,德名遠播,欲從學者,接踵而來,遂改變初衷,為了善與人同,遂接收生徒,組成隱修團體,建立了12座修院,開創西方隱修院的模式,並以祈禱和勞動,作隱修生活的重點。後往加西諾山潛修,建立著名的隱修院。這隱修院,後來更成為西方道德文化的搖籃。他撰寫會規(聖本篤會規),以日課祈禱作為隱修生活的時序,平衡祈禱、勞動、學習、獨修與團體生活,為西方各處隱修院所遵循,故此,人稱他為西方隱修之祖。聖人於547年3月21日安逝。但自第八世紀以來,許多地區都在7月11日舉行他的紀念日。

世人,特別是基督徒,通常很難確定自己的身份。我們真正的身份,往往高於自我的估計。耶穌甚至被迫向門徒保證他們的身份比許多麻雀還貴重(瑪10:31)。若果沒有這個保證,耶穌的門徒一定面對身份的危機。為了幫助我們意識自己領洗後的身份,天主不斷召喚我們。例如亞巴郎、梅瑟、撒慕爾、撒烏爾、達味等,當他們還不認識自己時,天主便召叫了他們,使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

同樣地,當上主召叫依撤意亞時,先知對自我的認識,向前跨進了一大步(依6:1-8)。 我們受洗後,便成為天主的子女,這是最大的召叫。在不同階段,我們有不同的使命。大部份人被召叫成為平信徒,當中有人過獨身或婚姻的生活;亦有人過修道生活。無論大家被召叫作任何事,願我們能慷慨地和忠信地回應。那麼,我們便更容易瞭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