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七主日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願與你爭訟......」(瑪 5:38-48)(2月23日)

聖經:瑪 5:38-48

釋經

38-42節:不要抵抗惡人

「38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9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希臘文antistenai)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40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希臘文chitona),你連外衣也(希臘文himation)讓給他。41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希臘文milion),你就同他走兩千步。42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8節)這是一個報復的定律。可能這說法有點暴力,但是它代表原始對公平的保證或是對報復的限制。在這定律下,被侵犯者可以向那犯錯的人報復,不在乎於這兩人的關係,至少在理論來說,使一個普通人可以向那些富有者或有權勢者索償。同樣地,也可以限制報復時帶來的傷害,就是說那受害人的一隻眼睛受傷,他不能把犯事人處死,而只能使那人的一隻眼睛受傷,作為補償。因此,這定律是嘗試規範懲罰的過程。

這報復的定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中最早的法律制度,我們可以把它追溯至哈慕辣彼法典(Code of Hammurabi),即一位巴比倫王在公元前十八世紀,編寫了法典,把它刻在石柱上,而該柱在1901年被發掘出來,並放於大英博物館內。因此可以推算這報復的法則在哈慕辣彼法典成書以前,已經沿用了一段時間,在人類開始紀錄歷史前,已經植根了一段時間。

舊約聖經也加進了這法則,指出「若有損害,就應以命償命,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疤還疤。」 (出21:23-25; 肋24:19-20; 申19:21)。但是經過了相當的時間,這法則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以色列人把它加以改良,讓犯罪者以金錢作為賠償。

「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希臘文antistenai)惡人」(39節) 這項原則使耶穌和那些尋求以武力把羅馬人逐出的猶太狂熱者有分歧。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把邪惡的勝利在社區出現。耶穌是指個人的復仇,不是社會的秩序。(雅 4:7; 伯前 5:8-9)

「抵抗」( anistenai) 這字時常用於法律上,並且是支持基督徒在解決相互的問題時,不用時常互相控告(格前6:5-7)。教會是被召叫在凱撒與羅馬爪牙中見證神聖天國的臨在和特性。報復是與天國不乎。

為了向我們展示這意思,耶穌以四個例子作解釋,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別人的觸擊,起訴,迫使我們同走一千步,或乞求:

1)「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39b節)被人掌擊右頰,嚴格來說是較被人掌擊左面頰更嚴重。被掌擊右頰代表襲擊者是使用他的左手(他在洗手間清潔的用手) 或是他使用右反手,是尤其富侮辱性的。被人狠狠的掌摑是一個使人震驚的經驗,引起腎上腺素上升,會出現想立即報仇的念頭,一個男人受了這辱,有報仇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耶穌卻要我們對抗人的本能反應。他告訴我們不應設法因維護我們的榮譽,而橫徵暴斂的復仇。他告訴我們要使自巴成為軟弱,而不是使自己因怒氣而來來回回。這或許是比較被動,但卻是展示基督徒的價值觀,而不是跟隨那些粗暴的行徑。

2)「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希臘文chitona),你連外衣也(希臘文himation)讓給他。 」(40節)在這裡是耶穌繪了一幅訴訟的圖畫,是把人的內衣也拿掉。

3)「內衣」(chitona) 是一套輕便的衣服,像襯衣(但像長袍),是最接近皮膚的。而himation則是外衣,也是長的外套。人與外衣有不可分割的權利,不能永久地從他身上被拿走(申 24:10-13)。把內衣和外衣也除掉,使人赤裸裸,是耶穌使用了一個誇張的語言,指出如果我們拆除紛爭所得到的,比所需要的還多。

4)「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希臘文milion),你就同他走兩千步。」(41節)羅馬人的milion代表了一千步,若等於一英哩,即五千步或一千五百米。羅馬的法律准許兵士或政府人員要求人幫他們背負物品步行一哩,就好像基勒乃人西滿被強迫背耶穌的十字架(27:32)。這是聖經內的唯一地方,使用羅馬字千步(million)而不是斯塔狄(stadion)。在這章節中使用千步(million)是對的,因為羅馬士兵可要求路人替他們背負重擔走千步(million)而不是斯塔狄(stadion)。

 

這些工作是非常壓迫的,需要有很好的身體,可以背負20磅的重量走一哩,同時也感覺不太好受,也不能保證會否超出40磅,或是在下一段路中被另一個士兵看中。如果你是趕辦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必被阻礙。如果你穿著得體往赴約的話,當到達目的地時,必已汗流浹背。這也關乎個人的名譽,可以想像被那些佔有權力的官員,在法律要求下要你當這些工作,是多麼令人咬牙切齒。但耶穌告訴我們不要讓這怨氣毒害我們,而寧可多做一點。

「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42節)同樣地,這原則也要求我們付出的要多於要求的。但是聖奧思定明確指出這文是說,若求你的,就給他,而不是把所有要求的都給他。

「就好像耶穌在瑪竇福音第5章所說的,是不妥協及震動….雖然他說的像法律條文,但也是詩句…像真福八端,彰顯了天主的價值觀,以及對人類的關係開創了一個新的起步點及承諾。

43-46節:愛你的敵人

「43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44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希臘文 agapate)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45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在38-42節內,耶穌為我們描繪了作為敵人的具體例證,就是那些傷害我們(38節)、掌擊我們(39節)、控告我們(40節)及強迫我們(41節)的。在每一個境況,他都為我們提供方法,即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連外衣也讓給他。」、「 同他走兩千步」。 現在祂轉向另一個看來更被動的原則,就是愛的原則。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43節)梅瑟五書要求以色列人不可復仇,不可心懷怨恨,應愛人如己。(肋19:18) 他也禁止住在他們中間的外方人受壓迫。「對與你們住在一起的外方人,應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肋19:33-34)。

在舊約中沒有要求以色列人憎恨他們的仇人。憎恨仇人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如果天主希望以色列憎恨仇人,也不需要有甚麼誡命。天主在某些情況曾命令以色列打擊敵人(民31:7,申7:2;13:15;20:17;撒上15:3) ,但這是為避免異教的沾污,而不代表是仇恨。

「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希臘文 agapate)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44節)耶穌在這裡使用了複數來形容敵人,意謂這誡命是非常寬廣的範圍。

在希臘文中有三個字是形容「愛」的,分別是eros, philos, and agape,這令很多英文語系的人在了解聖經上產生混淆,因為在他們的字系中「愛」這字是十分廣泛,包含了所有希臘文的意思。

「Eros」這字沒有用於新約聖經,是羅曼蒂克式的或是有關性的愛。「Philos」是偶意用於新約聖經內的,是形容兄弟之愛。「Agape」(uh-GAH-pay)是時常用於新約聖經的。Agape是「神聖的、無私的愛,無論路途多遠,也希望得到。因此Agape這字是行動性的多於感性的。一個人如果是出於Agape的愛,或許被愛者不會熱烈感到,但那愛人的會以被愛者的一切利益為依歸,也會以一切行動協助他。

「Agape」就是天主對我們的愛,也是母親對兒女的愛,讓一位戰士可以為了保護他的同伴而跌倒。讓一個成人冒險保存一個淹沒的孩子的愛。這種Agape式的愛(神對世人的愛),是耶穌希望我們在面對敵人時表現出來,如果有這份愛,就是把另一面頰轉向給人(39節),付出多於需求(40節),多行二千步(41節),慷慨的施予也變成可能的了(42節)。

「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45a節) Agape的愛或許會使敵人因羞愧而續漸成為朋友,但耶穌實際不希望這是我們愛敵人的動機。Agape的愛不是一種方法去改善你現在的情況,反之而是幫助另一些人去改善他們的狀況。

耶穌召叫我們向敵人顯示這份愛,「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45節)。因為顯示這份愛,使我們成了天主的子女,但耶穌不是要我們為得這份救恩的保證而愛我們的敵人,而是因為這份懂得真誠的愛敵人的行為,我們才是真正的天主的子女。

例如:一個慈祥而慷慨的父親有兩個兒子,其中的一個跟隨父親一樣,也成了一個慈祥而慷慨的人,他是父親的親兒子。而第二個兒子卻不肯跟隨他的父親的道,反而成為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是 一個迷失了的兒子。我們可能預測父親會喜歡他真正的兒子,而不是他迷失了的兒子。父親或許也愛那迷失了的兒子,也許甚而喜歡他生活上的某一面, 但他不會喜歡他的心胸狹窄。

耶穌召叫我們成為天主的真正子女,像父親一樣,愛我們的敵人,以取悅天父。

「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5b節)在每天的工作中,我們也看到這情況。太陽不會只把陽光照射正義的農夫,而不照耀不義的鄰居。 雨水不會只降在生產產物的地上,它是不管誰人的土地而落下。因此太陽同時照射正義的人,也照射不義的人。一些勤勞、誠實、仁慈、有禮的人會得到成功,但是一些歹徒也能得到財富和健康長壽,在他們的葬禮上,也有不少人哀傷,我們有可能總結說世界是沒有公義的,但是天主在永恆的世界中必回報正義。

富裕的人時常把財富標記為天主對他們的應同。但這詩歌卻說「它是不必如此的話!」

46-47節: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

「46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47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

「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46節)耶穌提醒我們,若我們只愛那愛我們的人是沒有啟發的,因為罪人也愛那愛他的人,故此當我們只愛那愛我們的,我們也只是和罪人一樣,不要期望得到天主的喜悅。

「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47節)猶太人的問候語shalom(即平安),是轉送天主的祝福,也是一個比較敷衍的問候。人只會把祝福送給親人,沒有要求回報,也沒有展示特別精神上的要求。就是外邦人,被假定為精神上是文盲的,或是道德上已經破產的,也會向家人說好的話。天主期望祂的兒女,比普通人做的要多,就是愛他的仇人。

48節:成全

「48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希臘文teleioi完美、全部、完整、成熟、實現),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在這裡耶穌以一句困難的句子總結這片斷。祂看似是要求我們不可犯罪,把呎規提高至不可能到達的地步,而又要求我們要跨越到這完滿的境界。看來我們是沒法滿足耶穌在這片斷所訂立的標準。聽起來好像是誘捕我們到沒法逃命的角落,但這又與祂要把我們從罪惡中解救出來的使命不一致。

但「成全」這字應翻譯為成熟的、全部的,即沒有界限的愛。耶穌不是希望使祂的聽眾,因這很難達到的理想而沮喪,但卻希望挑戰他們,去遵守天主的旨意,更肖似祂。

學者發現這動詞是將來式的,而句子應被翻譯為「你將是成全的」。他把這句子與肋19:2相提並論,「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這不是我們已經達到的,而是天主希望我們可以達到的。世人的成聖當然不能與天主的神聖性一樣,但是是相像的。就像我們是在神聖的圖像中,讓我們模仿天主道德上的真摰。

但天主也向我們承諾,透過天主的恩寵,沒有可能的事也成為可能的。在新天新地,天主會重建所有的關係。耶穌命令門徒要以有效的新天新地的力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