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節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說:「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求你以真理祝聖他們......」(若17:11,17-23,24-26)(10月20日)

聖經:若 17:11,17-23.24-26)

釋經

第17章:耶穌的大司祭祈禱

這祈禱是耶穌在死亡之前祈求的,常常稱為大司祭的祈禱,因為他代表門徒,包括現時的和未來的門徒向天主轉禱。我們應視「我們的天父」這祈禱,不是為上主的祈禱,因為它是耶穌發自內心的祈禱。至於「我們的天父」更好稱為模範的祈禱或門徒的祈禱,因為它是耶穌給予我們祈禱的禱文。若17章的祈禱也是耶穌的遺囑,因為它代表耶穌在死亡前夕供給門徒所需的。

這祈禱可能充滿絕望,因為已證實門徒是失望的。即使耶穌嘗試準備他們迎接他的死亡和復活,他們仍未能理解。他們期待一個好像達味王那樣具有現世勢力的默西亞,並且一直未能掌握耶穌使命截然不同的特質。此外,門徒不過是無名小卒,人數又少。但是,耶穌卻把天主的工程的未來留在他們手裡──並在天主手裡。那是關鍵:在天主手裡。耶穌要離開門徒,但他不是留下他們不管。聖神將陪伴他們,將堅強他們,引導他們。

耶穌祈求,「父啊!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21節)。門徒與父、子、聖神結合,這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一小群平凡的人將要在耶穌死亡時經驗很大的心靈創傷。這祈禱讓我們瞥見耶穌準備離開他們的所感受的心靈創傷。這祈禱的熱情使人想起一個臨終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祈禱,因為她不能再照顧孩子。這使人想起一位準備服役參戰的父親向兒子說再見。這是完美的愛的心靈呼喊,也是完美信德的祈禱。耶穌知道門徒的軟弱,但也知道天主會照顧他們。

11b節: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全他們

「11b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全(希臘文:tereson)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

舊約上已有多次用「聖」字形容天主(加上14:36;參閱肋11:44;依6:3;詠71:22; 111:9),新約上只有這一次用「聖」字加於天主父。伯前1:16雖用過,是引自肋11:44;路1:49雖用過,也是引自詠111:9。按「聖」字原來的意義,貼用於人身上,是表示和俗務分離,而專務某項神聖工作或某項神聖使命;但若貼用於天主身上,卻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假使用現在哲學術語來說,差不多等於「超越」(依6:3),再如按聖經的用意說,天主的「聖」是他絕對的「美」,絕對的「善」,絕對的「真」,總而言之,是他齊全的齊全。

「聖父啊」(11b節)。我們在此幾乎聽到懇求的語調。耶穌為保全他們祈禱,好像一位父親為保全將要上戰場的兒子或女兒祈求一樣。知道所愛的人處身危險,更甚的是,自己要離開,又無能為力,這是很難受的。──在25節,耶穌說:「公義的父啊!」天主確實是神聖的和公義的。天主的聖善是我們容易忽略的特性。我們時常談到天主的愛。但是,……我們沒有因天主的聖善的光芒而眩目。

耶穌稱天主為「聖父。」天主的神聖是天主的特質,是我們看不見的。我們多談天主的愛。但是……我們因天主的神聖的潔白而目眩。我們也沒有充分地強調個人聖德作為門徒身份的重要元素。舊約強調天主是公義的,以致猶太人覺得不堪當呼號天主的名字。耶穌現在讓人認識天主的名字──那就是「父」。這名字有助我們重新去看天主;祂不僅是神聖和公義的,也是關愛的。但我們不可忘記,關愛的天父也是神聖的和公義的。

「求你因你的名,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11b節)。耶穌保全了他們,也講述自己的職責(12節)。他現在準備離開,所以,他祈求天父保全這些門徒;他們在世界(kosmos)而沒有從世上撤去──屬於天父卻居住在敵意的地上──所關注的不是肉身的危險──而且在若福音成書時,教會正經驗羅馬的殘暴的迫害──而是在面對著極大的考驗時,要關注靈性的勝利。

「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使他們合而為一」(11b節)。耶穌沒有祈求天主使門徒興盛。他反而祈求天主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耶穌將在21-23節繼續祈求合一,他祈禱:「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我們的合一對於我們的見證是基本的。

17-19節:以真理祝聖他們

「17求你以真理祝聖(希臘文:hagiason)他們;你的話(希臘文:logos)就是真理。18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19我為他們祝聖(希臘文:hagiazo)我自己,為叫他們也因真理而被祝聖(希臘文:hegiasmenoi)。」

「求你以真理祝聖(hagiason)他們」(17a節)。Hagiason源自hagios一字,常常翻譯成神聖,但也解作分離或與眾不同。Hagiason(及其異體字)是七十賢士譯本所用的字,用作形容祝聖牲畜來祭獻給天主(申15:19)。天主要求被挑選出來作祭獻的牲畜,要無殘疾的(出12:5;肋22:21)。人不准祭獻腿瘸或瞎眼的牲畜(申15:19)。在本段經文中,耶穌關注門徒的聖德(15-19節)。耶穌經已說門徒「不屬於世界」(14節),純粹是表示他們是出眾的或聖潔的另一方法。除非我們本身是聖潔的,否則不能履行在世界見證聖父之愛的使命。

「你的話(logos)就是真理」(17b節)。「你的話就是真理」巧妙地暗示若1:14。儘管在整部若望福音裡,耶穌從沒有明確地被稱為『話』,但此間的肯定是出自這種他的了解。天主的話在耶穌身上體現,既是真理又是道路和生命(14:6)。

「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18節)。耶穌不是屬於這個世界,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生活在世界,履行仁慈和救恩的使命(斐2:5-11)。他現在準備門徒在世界繼續這降生的職務,而這個世界已不再是屬於他們的。其任務是透過聖化門徒來聖化世界。

「我為他們祝聖(hagiazo)我自己,為叫他們也因真理而被祝聖(hegiasmenoi)」(19節)。如果門徒要有效地為了他們必須做的事而付出自己,子必須首先為了他必須做的事而付出自己。當耶穌談及祝聖自己,他是談及為了十字架的祭獻而付出自己。天主的神聖藉著耶穌為他們而交付自己的神聖,在人類故事中成為有形可見的,因為耶穌正派遣他們到世界上,讓人認識天主,正如天主派遣了他(18節)。為了成功地履行這使命,他們必須是聖的,因為天主是聖的(參閱肋11:44;若17:11b,17,19)。

20-23節:我為所有信從的人祈求

「20我不但為他們祈求,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21願(希臘文:hina)眾人都合而為一(希臘文:hen)!父啊!願他們在(希臘文:en)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希臘文:en)我內,我在(希臘文:en)你內,為叫(希臘文:hina)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22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為叫(希臘文:hina)他們合而為一(希臘文:hen),就如我們原為一體(希臘文:hen)一樣。23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希臘文:teteleiomenoi eis hen),為叫(希臘文:hina)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

要注意上述章節中 hina, hen 和 en 等希臘文的互相作用。在希臘原文,有美麗的是譯文所未能傳遞的。

「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20節)。耶穌的生平、訓誨和神蹟,都是啟示天主的光榮(doxa)(參閱2:11; 5:44; 7:18; 8:50-54; 11:4,40),「猶太人」拒絕天主的光榮(doxa tou theou),因為他們選擇世人的光榮(doxa ton anthropon)(參閱12:43)。但是,在7-19節,耶穌為門徒祈禱。現在,他擴闊圈子,包括那些將會信從的人。他假設這些門徒的見證會是有效的。

「願眾人都合而為一」(21a節)。這是為信徒合一的祈禱。魔鬼是為了分裂。這是他的本性,也是他的目的。他以本身詭計多端和險惡的方法,力求粉碎天主創造的世界……耶穌基督是為了合一……這是他的本性。這是他的目的。

合一運動的倡議者引述這些章節來替自己的工作辯解。然而,若望著作的觀點不是過度的合一;例如,若二10禁止基督徒不要向任何沒有正統信理的人請安。另一方面,某種極其重要的、有組織的合一似乎是需要的,因為父與子的關係是合一的模範。耶穌為信徒合一的祈禱顯然未有完全回應。早於宗6:1,分裂已經開始,「希臘化的猶太人,對希伯來人發出了怨言,因為他們在日常的供應品上,疏忽了他們的寡婦。」儘管那個衝突很快得以解決,但其他衝突已加深和擴散。「為此,教會及其機構必須悔改──一再悔改。但是,他們亦已需要聆聽耶穌的祈禱──一再聆聽!。

然而,我們也需要承認,耶穌的祈禱得以俯聽,至少部份地得以俯聽。「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3:28)。我們傾向忘記,保祿在當時,即二十個世紀以前,他對迦拉達人所說的話是多麼富革命性。雖然目前教派之間的競爭削弱我們的見證,但我們對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的愛也作出補償,至少是部份的。如果我們為那些困擾我們的分裂而難過,讓我們也為那些祝福我們的合一而高興。

「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22節)。耶穌給予門徒的光榮和愛,跟他從父那裡所領受的是相同的。他們以傳教使命為本,同時包含艱難和賞報。在本福音,基督的光榮完全展現於他的死亡、復活和升天。耶穌正是透過他的十字架和打開的墳墓而重返他與父在世界未有以前所有的光榮(參閱17:5)。他的門徒藉著負起十字架和追隨耶穌,從而分享他的光榮(瑪16:24;谷8:34;路9:23)。

「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下和一切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斐2:9-10),但是,邁向舉揚的路徑要求子空虛自己,「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7-8)。

──父給予子的光榮最終顯揚耶穌,

──父愛子的愛最終導向寶座,但只藉著十字架的苦路。

「願他們合而為一」(希臘文:teteleiomenoi eis hen)。唯有藉著天主的恩寵,類似完美的合一才是可能的。門徒爭論誰是最大的(谷9:34)。雅各伯和若望要求,「賜我們在你的光榮中,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谷10:37)。初期教會將經歷信理的爭論及其他衝突(宗15)。但是,天主的恩寵亦會使他們能夠一起致力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們屬靈的合一會使宣講非常成功。

24-26節:我已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

「24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你所賜給我的光榮,因為你在創世之前,就愛了我。25公義的父啊!世界沒有認識你,我卻認識了你,這些人也知道是你派遣了我。26我已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我還要宣示,好使你愛我的愛,在他們內,我也在他們內。」

耶穌代禱的語言在24節改變。耶穌沒有引用「祈求」這較慣常的祈禱語言,……反而採用「我願……」這行使意志的語言。這種語言的轉變是重要的,因為耶穌並不尋求自己的「意願」,而是天主的旨意。當耶穌為自己祈禱時,他說,「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希臘文:thelo),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谷14:36)。當他為門徒祈禱時,他說,「我願」(希臘文:thelo)而沒有保留。較早前,耶穌給門徒許諾,「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14:3)。現在,他祈求父實現這應許。

「我已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我還要宣示」(26節)。「這裡所暗示的『宣示』不僅是理智的合意,也是個人親密的認知。在26節的後半部,耶穌明確辨認出類似認知:父對他的愛會「在」信徒之內。存留在信徒之內的不但是愛,也是耶穌本身──同樣,耶穌是「在」父內,而父在他內。耶穌已啟示父的名,並會最後在他「以後」或「後來」受光榮時,繼續這樣做(參閱13:7,36)。當然,唯有在這後來的階段,門徒才真正明白(參閱16:28-30)。

天主愛的特質最有力的證明,將發生在十字架上,天父將賜下「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衪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3:16)。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展現天主的愛,那證明將透過門徒的見證而活著。在我們之內洋溢的天主之愛激發我們的見證,使世界不可能忽視我們所具有基督的名。世界說,「看,他們如何彼此相愛。」那是有力的證明。看見基督徒如何愛窮人,是同樣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