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六主日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若14:23-29)(5月26日)

聖經:若14:23-29

釋經

1-31節:背景

耶穌的死亡即將臨近,但他所關心的是他的門徒,而不是自己。他向他們保證,他們不會孤單,並許諾賜給他們平安。他不但給予門徒希望,也給予所有愛他並遵守他的話的人(23節)。

第23節似乎是古怪的。在22節(並不包括在這主日福音讀經裡),猶達斯問道:「主,究竟為了什麼你要將你自己顯示給我們,而不顯示給世界呢?」作者很小心地告訴我們,這不是猶達斯依斯加略,而是另一個猶達斯──也許是雅各伯的兒子猶達斯(路6:16;宗1:13),們我們不肯定知道。

若望福音以耶穌的一個間接答案來回應猶達斯的問題。「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在18節,耶穌說,「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耶穌將回到父那裡去(28節),但不損害門徒。他會透過聖神的恩賜,在目前和未來,為門徒作準備。再一次,這給我們帶來平安,因為我們沒有被遺棄。

23-24節: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

「23耶穌回答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希臘文:logon),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希臘文:monen);24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

「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希臘文:logon,源自logos)(23節)。本福音以這宣告作開始:「在起初已有聖言(希臘文:logos),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1:1)。

──耶穌是天主的logos,或忠信的表達。他所帶來的logos不是他的創造,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24節)。

──耶穌召叫我們藉著遵守他的話而展現我們的愛。正如他藉著忠信地服從天主的旨意而反映天主的肖像,他召叫我們藉著服從他的旨意而反映他的肖像。

愛是耶穌的話的中心。耶穌剛才給予門徒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13:34;也參閱14:15; 15:12)。遵守耶穌的話,意味著至少彼此相愛。在對觀福音,耶穌分辨兩條重大的誡命──愛天主,和愛近人(瑪22:36-40;谷12:28-31),但在本福音,唯一的命令是彼此相愛。

「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23節)。住所的希臘文是monen。在2節,耶穌應許門徒在天上的住處,「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monai)。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訴了你們。」在23節,他應許父和子將把他們的住所作為我們的住所。因此,不論在天上或地上,天主與我們在一起。正如保祿說,「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或者死,是為主而死」(羅14:8)。

天主應許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間,這應許的根源在舊約(列上8:27;則37:27;匝2:10),並接受約櫃和聖殿的形式。儘管這些建築物是由人手所造(格後5:1),然而,它們是極之神聖的,因為天主寓居在至聖所。唯有大司祭每年在贖罪節那天獲准進入至聖所。耶穌死亡的時候,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瑪27:51;谷15:38;路23:45),標誌著天主的所有子民,不僅是大司祭,都能完全進入天主的臨在當中。

在新約,耶穌談論自己是聖殿(瑪12:6;若2:19)。保祿談論基督徒是天主的宮殿(格前3:16; 6:19;格後6:16),反映耶穌應許父將派遣聖神居住在我們內(14:25-26),正如他居住在聖殿裡。

我們說,「家正是心之所在」,這意味著家是我們與所愛的人一起生活的地方,我們愛與被愛的地方。家是他們最認識我們和愛我們的地方。在2及23節,耶穌應許我們有一處愛與被愛的地方,同時在人間和天上。這是一個應許。家是我們與主在一起的地方──我們現在與主一起──將來也與主永遠在一起。

耶穌不是向個人,而是向教會,即信德的團體作出這應許。在這些節(12-24)裡,所有代名詞都是採用複數的第二人稱,而不是單數。對於一個光榮個人的年代,這是重要的洞見。我們很容易慶祝個人的靈修,卻低估教會的角色,但是,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天主透過教會選擇分施祝福和遵守許諾。我們不能尊敬頭(基督),但貶抑身體(教會)。西彼廉說:「誰沒有以教會為母親,就不再有天主為父親。」

「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 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24節)。愛耶穌的人會遵守他的話,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反面的情況也是真的。那些不愛耶穌的人,將不會遵守他的話,不會服從他的新命令,不會彼此相愛。這是辨別局外人的實際原則其後,在若一,當團體發覺在那些遵守和不遵守耶穌的話的人,因內部的分歧而分裂時,多採用這項原則(例如:若一2:4-5)。這原則是那麼重要,以致耶穌強調「你們所聽到的」話,不是他的話,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

25-26節:護慰者必要教訓你們一切

「25我還與你們同在的時候,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26但那護慰者(希臘文:parakletos),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我還與你們同在的時候,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25節)。想像你要踏上很長的旅程,並嘗試告訴你的子女或同事,當你離開後,他們所要知道的一切。你知道你在講正確的話,但很難想像你的聽眾能完全明白你指示的重要性。唯有在後來,當他們完成工作,才會真正明白。對於耶穌而言,明徒顯然是不理解,但他依然必須告訴他們。其後,他們將記起他的話,而聖神將教導他們一切,並提醒他們耶穌曾說過的話。

「但那護慰者(希臘文:parakletos)」(26節)。耶穌向門徒保證,他不會留下他們單獨。Parakletos一詞可翻譯為護慰者、安慰者、助佑者,並形容永遠與我們在一起的聖神(16節),代表我們,維護我們,替我們的案件辯護,賜予平安,或在需要時提供勸告。不像今天的辯方律師,沒有責任揭示真理,卻為了委託人而必須保障有利的證據,耶穌在此所介紹的護慰者,就是「真理之神」(17節)。護慰者是當呼籲他的那個人感到懊惱或沮喪或懷疑或困惑時,所呼求幫助的人。Parakletos給我們平安,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護慰者、安慰者、助佑者總是與我們在一起。

「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26節)。以另一人的名被派遣,這是使者的記號。正如耶穌因父的名而來(5:43; 10:25),即作為父的使者,所以,聖神以耶穌的名而來。護慰者/聖神「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26節)。耶穌教訓門徒很多東西,但他們只有在復活後才明白。那時,護慰者聖神將助佑他們想起基督的教訓,並把那些教訓演譯在自己的境況中。護慰者日夜站在他們身旁,將使一切變得清晰。這並不意味著祂要提出新的啟示,而是使門徒回憶耶穌曾對他們所說的一切。

今天,這仍是令人鼓舞的話。護慰者聖神在我們身旁,引導我們。如果我們追隨,聖神引我們邁向真理。如果我們服從,聖神引我們進入生命。但是,祝福不是自動的。我們必須追隨;必須服從。

27-29節:我把平安留給你們

「27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28你們聽見我給你們說過: 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裡去,因為父比我大。29如今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叫你們當事發生時能相信我。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27a節)。這是耶穌的遺願和遺言。他留下的東西很少。甚至他的衣服也快將成為執行十字架刑罰的兵士的財物。但是,有一件東西是他可以賜予的──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的確是重大的恩賜。

正如耶穌將在下一章會揭示的,他也將給他的門徒留下愛(15:9-10)和喜樂(15:11)。當我們想起,在迦5:22,仁愛、喜樂和平安是聖神恩賜的首三個恩寵,我們會懷疑,如果這三件東西是否組成初期基督徒思想的組合,與信、望、愛三德作比較。

「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27b節)。Shalom這日常致候語解作平安,但由於經常採用,使它變成陳腔濫調。在一般的用語,shalom甚至可解作「我知道你在這裡」或「我現在必須走了。」相反地,基督賜予真正的平安。在那些真正地把生命交託給基督的人身上,我們看到真正的平安。他們的信經是,「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羅8:31),而他們擁有平安。

「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裡去」(28b節)。耶穌不是指責門徒未能去愛,而是指控他們的愛轉向內在,集中於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子回到他在天上的家。耶穌已完成他在世上的使命,並要返回他與生俱來的光榮。誰真正愛他,才會在他更新的光榮中歡欣。

「因為父比我大」(28c節)。「基督耶穌……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斐2:5-7)。基督接受他人性所帶來的限制。天父不附屬這些限制,所以比降生成人的耶穌大。然而,這個不平等是暫時的。耶穌在他的大司祭祈禱中祈求:「父啊!現在,在你面前光榮我罷!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榮罷」(17:5)。

保祿向我們保證,這祈求經已蒙答允。「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下和一切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大主聖父」(斐2:9-11)。在若望福音,耶穌透過死亡、復活和升天而受光榮,最終返回他所來自的光榮。

「如今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叫你們當事發生時能相信我」(29節)。最後,在29節,猶達斯得到在22節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耶穌在他的臨別贈言中,向門徒而不是向世界揭示自己。直至有關他所說的事情發生以前,門徒未完全領會到耶穌的話的所有含意。耶穌奠下基礎,好使有關他所說的事件一旦開始揭露時,門徒能夠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