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洗節(慶日)

「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便向眾人說:「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那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路3:15-16,21-22)(2019年1月13日)

聖經:路3:15-16,21-22

釋經

1-3章:背景

在路加福音的兩半部份都提及聖神。在前半部,若翰聲稱要來的那一位「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16節)。在後半部,耶穌受洗,「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衪上邊」(22節)。介乎兩部份之間(沒有包括在路加福音裡)是若翰被捕的故事。

對路加而言,聖神是重要的,而我們在路加福音和宗教大事錄找到聖神的參照。即使在路加最初的章節裡,有幾處地方提及聖神:

──在預報若翰誕生的時候,天使告訴匝加利亞,若翰「將充滿聖神」(1:15)。

──在預報耶穌誕生的時候,天使告訴瑪利亞,「聖神要臨於你」(1:35)。

──依撒伯爾「充滿聖神」,稱讚瑪利亞(1:41-45)。

──西默盎「因聖神的感動」,來到聖殿看和讚揚耶穌(2:27-32)。

──也參閱路4:1,18; 10:21; 11:13; 12:10,12和宗 1:5; 2:1-4,17,38; 4:8,25,31; 5:3,32; 6:5; 7:51,55; 8:15-19,29,39; 9:17,31; 10:19,38,44-48; 11:12,15,24; 13:2,4,9,52; 15:8,28; 16:6-7; 19:1-17; 20:22-23,28; 21:4,11; 28:25。

第3章開端的經文附和第2章耶穌誕生的故事──「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除了這時候路加是介紹洗者若翰的工作(3:2-20),和耶穌的受洗(21-22節)。歷史學家路加再一次小心翼翼地把耶穌安排在歷史背景裡。洗者若翰的職務跟耶穌的受洗是不可分割的。若翰為耶穌作證,也為他施洗──除了路加沒有告訴我們若翰施洗,但只說,「耶穌也受了洗」──我們必須依靠谷1:9和瑪3:13-15,才得悉若翰施洗。路加決定沒有把若翰的名字跟耶穌的受洗是相連繫,從而把若翰從屬於耶穌。

四部福音都謹慎地把若翰附屬於耶穌,清楚指出若翰不是默西亞,只是為默西亞預備道路而已。路加在耶穌受洗(21-22節)的敘述前加插了若翰被捕的故事(18-19節)──因此,若翰的職務結束,正如耶穌的職務開始。馬爾谷和瑪竇都在很後的部份敘述若翰的被捕和死亡(谷6:14-29;瑪14:1-12)。在每部對觀福音裡,耶穌在受洗後便受試探。馬爾谷和瑪竇把試探安排在受洗之後,但路加在受洗和受試探之間加插了耶穌的族譜(3:23-38)。

15-16節:若翰回答他們

「15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也許若翰就是默西亞。16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衪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pneumati hagio)和火洗你們。」

「人人心中推想:也許若翰就是默西亞」(15節)。猶太人經歷了四百年沒有先知的日子。現在,若翰的職務帶來靈性的強烈,是他們唯有藉閱讀已故的先知才認識到的。怪難他們以為若翰會是預許要來的那一位──默西亞。

「若翰便向眾人說道」(16節)。若翰以三種方法把自己跟耶穌區別:

1. 耶穌是更有力的,他的地位是無比崇高的。若翰就是解衪的鞋帶也不配(16節),這個工作是十分屈辱的工作,連猶太人也豁免做這項工作。今天,若翰會說:「就是拿他的行李也不配」或「就是拿走他的垃圾也不配。」

2. 若翰以水施洗,但耶穌要以聖神(pneumati hagio)和火施洗(16節)。希臘文baptizo一字解作被淹沒或被浸沒。若翰在此不是講述耶穌施行水的洗禮,而是他使我們在聖神和火中淹沒。若翰以水施洗,這是外在的象徵;默西亞以聖神施洗,這才是象徵所指的事實。希臘文pneumati一字可翻譯成神或風,而路加很可能有意利用這可作多種解釋的字,使我們想到聖神和風。路加在敘述聖神降臨的故事時,在短短的三節裡,同時提到風(pnoes──宗2:2),火(puros──宗2:3),和聖神(pneumati hagio──宗2:4)。

3. 在路加福音裡,耶穌與門徒數度採用火來比喻審判(9:54; 12:49; 17:29)。風和火是審判的工具,但目的是「保存那珍貴的,和毀滅那沒有價值的,正如農夫所做的一樣。它們好像煉爐的火,除去雜質,煉淨金銀(參閱依1:25;匝13:9;拉3:2)。目的不是毀滅,而是淨化。如果我們把pneumati一字翻譯為神,也可能……把聖神和火理解為非此即彼的洗禮,一個為麥子,另一個為糠粃。

耶穌有權能把麥子與糠粃分開──把忠信的與不忠信的分開──把得救的與失落的分開。他亦有權能用不滅的火焚燒糠粃。他不僅是宣告後果的先知,但也是施加後果的判官。若翰所運用的語言確實假設簸穀的過程經已完成。因此,餘下的是清理打穀場,而這是若翰所描述的。對路加而言,這簸穀的工作經已在耶穌的職務,而不是在遙遠的未來中實現。儘管焚燒糠粃是可怕的景像,但並非宣告罪人的滅亡。若翰呼籲罪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3:8)。如果悔改和寬恕是可得到的,那麼,審判便是喜訊(18節)。主要的目的是拯救麥子,而不是焚燒糠粃。

17,18-19節:木𣔙的比喻和若翰被捕

今天的讀經沒有包括這三節經文──木𣔙的比喻和若翰被捕的故事──因而把若翰對耶穌施行的洗禮的作證(16節)與耶穌的受洗(21節)拉到一起。正如上文所指,馬爾谷和瑪竇在敘述的較後部份才講述若翰的被捕和死亡(谷6:14-29;瑪14:1-12)。如果路加的時間次序是正確的話,若翰就不可能為耶穌施洗,因為在耶穌受洗時,他可能經已被囚在獄中。路加把若翰的被捕安排在較早的時間,是另一個強調若翰的附屬角色的方法。有關若翰被捕的另一個意義,是它使人想起那些按聖神命令而行動的人,他們要付出很高的代價。若翰是耶穌的前驅,不但在生命和職務的方面,在死亡這方面。

21-22節:當耶穌祈禱時,天開了

「21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22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

路加關於耶穌受洗的敘述只佔有很少的篇幅──把耶穌受洗的敘述歸納為從屬句子,幾乎是插入語……主要的焦點……是聖神的降臨和天上的聲音。

「眾百姓受洗後」(21節)。路加指出耶穌是最後受洗的……這句經文是關鍵的……路加成功地把若翰職務的結束跟耶穌職務的開始清楚分開。

「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21節)。路加沒有形容洗禮本身,沒有提及若翰,沒有說耶穌從水裡上來(谷1:10;瑪3:16),沒有告訴我們耶穌受洗是為完成全義(瑪3:15)。路加所關心的,是開了的天所暗示的支持,聖神的降臨,以及從天上而來的聲音。這是耶穌的傅油、他準備服務、他被授予權力。

天開了,這不是發生在耶穌受洗的時候,而是在他受洗後、祈禱的時候。為路加來說,祈禱是重要的。路加經常描述耶穌祈禱(5:16; 6:12; 9:18,28-29; 11:1; 22:32,41-45; 23:34,46)或鼓勵他的門徒祈禱(6:28; 18:1; 22:40, 46)。他也描述教會在祈禱(宗1:14; 6:4; 8:24; 10:9; 14:23; 16:13, 16; 26:29)。耶穌的祈禱生活和初期教會的祈禱生活是一個模範,鼓勵我們在他們所發現的同一地方找到力量。

天開了,好使聲音能夠聽到,聖神能夠降下。天開是默示式的主題,宣佈天主的臨在和干預(參閱則1:1;依64:1;若1:51;宗7:56;默19:11)。在耶穌受洗時,天開了,這表示他就是默西亞,依撒意亞的末世期待正要實現。

若翰的施洗是為悔改(3:11)。耶穌是無罪的,他不需要悔改,所以,我們懷疑他為什麼選擇受洗。學者提出一些可能性,沒有一個是決定性的,但在某程度上都是真實的──瑪竇告訴我們,耶穌受洗是為完成全義(瑪3:15),暗示天主命令耶穌應該受洗,而耶穌服從天主的旨意。不過,這未能解釋為什麼天主命令洗禮。我們留下原始的問題──為什麼?況且,路加沒有加插這個有關全義的評論,所以,這不是他受洗的解釋。

──耶穌的受洗是支持若翰的職務。

──耶穌的受洗標誌著繼承。若翰的工作已完成,耶穌的工作則剛剛開始。

──耶穌的受洗是宣佈耶穌的承諾,並準備開始他的工程。

──洗禮是恩賜,耶穌選擇領受這恩賜。

──耶穌為他的門徒立下榜樣,鼓勵他們在適當的時候受洗。

──耶穌藉著受洗,認同人類需要潔淨。

──耶穌受洗,是象徵預嘗他的苦難和死亡(參閱路12:50;依53:12;谷10:38-39)。

「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衪上邊」(22節)。這是『傅油禮』,耶穌因此成為默西亞(即『受傅者』;參閱宗10:38)。較早前,路加告訴我們,耶穌為聖神所懷孕,而瑪利亞的孩子將是聖者(1:35)。他告訴我們,若翰、依撒伯爾、匝加利亞,和西默盎充滿聖神(1:15,41,16; 2:25-27),耶穌在聖神內成長(參閱1:80),但是,他仍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是充滿聖神,或聖神臨於他。聖神降臨在耶穌的洗禮,這為耶穌的傳教生活是嶄新和必要的權力授予。

在第4章,耶穌將告訴我們他的傳教生活的本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善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4:18-19)。在耶穌的受洗,路加幾次提及耶穌是充滿聖神,或由聖神帶領或賦予權能(4:1,14,18)──或因聖神而歡欣(10:21)。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可期待領受聖神,或由聖神指引(11:23; 12:12;宗1:5,8)。他提出許多例子,敘述那個許諾的實現(宗2:4,33; 4:8,31; 6:3-5,10; 7:55; 8:17-18,29; 9:17, 31; 10:19, 44-47; 11:12, 15-16, 24; 13:2, 4, 9, 52; 15:8; 16:6-7; 19:6; 20:22-23; 21:4)。

「藉著一個形像。」聖神是可見的,不是任何人憑空想像的事。「如同鴿子。」聖神不是鴿子,而是如同鴿子。舊約沒有提及聖神降下如同鴿子。洪水退後,在諾厄面前出現前的鴿子(創8:8),是舊約最著名的鴿子,也許最有助理解如同鴿子的聖神出現在耶穌的洗禮。創世紀的鴿子是和平的象徵,是天主臨在的象徵,是救恩的許諾。這也符合於在耶穌受洗時,如同鴿子的聖神。

「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22節)。這些基本上是天主在耶穌顯聖容時所說的相同的話(9:35),其中的分別是,在耶穌受洗時向他說的,而在耶穌顯聖容時則向門徒說的。22節提及舊約的兩段經文:「你是我的兒子」(詠2:7),和「我所揀選的,我因你而喜悅」(依41:1)。

耶穌不是在受洗時成為天主的兒子,他一直都是天主的兒子(1:35)。天主的兒子遠比亞巴郎的兒子超越。若翰告誡人們,他們聲稱亞巴郎是他們的祖先,這為他們毫無效益,而事實上,他們是毒蛇的後裔(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