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在那些日子裡,在那災難以後,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那時,人要看見人子......」(谷13:24-32)(11月18日)

聖經:谷 13:24-37

釋經

24-27節:那時,人要看見人子

「24但是,在那些日子裡,在那災難以後,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25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26那時,人要看見人子帶著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27 那時,他要派遣天使,由四方,從地極到天邊,聚集他的被選者。」

舊約為這幾節經提供形象化的描述:

──「在牠們面前,大地為之震盪,諸天為之動搖,日月為之昏暗,星辰為之失光」(岳2:10)。
──「那麼,上主你的天主必轉變你的命運,憐憫你;上主你的天主必從分散你去的各民族中,再召集你回來」(申30:3)。
──「那時,天上的眾星與群宿不再發光,太陽一升起即變為昏黑,月亮也不再放光明」(依13:10)。
──「天上的萬象必將解體,諸天要如卷軸般捲起;天上的星辰必將隕墜,有如葡萄葉的凋零,有如無花果葉的萎謝」(依34:4)。
──「我仍在夜間的神視中觀望:看見一位相似人子者,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萬古常存者,遂即被引到他面前」(達7:13)。

我們不難找到大量引用聖經參照的理由:作者利用傳統的默示式比喻來強調人子回來時將要發生的危機……人子的預言本身來自達7:13,亦在谷14:62,即耶穌在大司祭面前受審時重複。

「但是,在那些日子裡」(24節)。耶穌曾預言聖殿被毀和門徒遭受迫害。「但是」(24節)標誌一個過渡,而耶穌的過渡確實是富戲劇性的。在5-23節的事件發生以後,太限、月亮和星辰將要標誌重大的事件:人子要在光榮中降來。

「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24-25節)。在馬爾谷的時代……人們認為星辰是天上的力量,能夠影響人類的事件。在末日時,這樣的力量,不管是真實的或是想像的,都會被擦去。這情景就是宇宙的完全崩潰。黑暗和混亂籠罩萬物,正如時間出現之前一樣(創1:2)。「那時,人要看見人子帶著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27節)。宇宙的力量將要消失,天主的權能將要統治。儘管這形象是令人恐懼的,其目的鼓勵生活在惶懼日子的基督徒。它承認他們的痛苦,並應許:

──聖神要賜給他們說什麼話(11節)。
──「那堅持到底的,必要得救」(13節)。
──人子要「由四方,從地極到天邊,聚集他的被選者」(27節)。

猶太人相信天主將把分散到各國的信徒再聚集在耶路撒冷(參閱申30:4;依11:11; 43:6)。他們的分散代表失去民族的團結……是他們不忠於天主的後果;(他們再次聚集一起,這將宣告)以色列透過回歸靈性和民族的合一而得救。隨著耶路撒冷和聖殿毀滅,人子將把信友聚集在他前,成為天主的新殿宇。儘管這是鼓舞人心的,但也是費力的。耶穌注重處身可怕的考驗中的忠信門徒。他召叫我們要堅持到底,要醒悟。

28-31節:我的話決不會過去

「28你們應由無花果樹取個比喻:幾時它的枝條已經發嫩,生出葉子,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29同樣,你們幾時看見這些事發生了,就該知道:他已近在門口了。30我實在告訴你們: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決不會過去。 31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

「你們應由無花果樹取個比喻」(28節)。這是馬爾谷福音兩個小比喻中的第一個。第二個是遠行的人(34-36節)。「幾時它的枝條已經發嫩,生出葉子,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同樣,你們幾時看見這些事發生了,就該知道:他已近在門口了」(28-29節)。門徒要求一個徵兆(4節),耶穌最後回答他們的要求。在那地區的大多數樹木都是常綠樹,但橄欖樹和無花果樹卻是落葉樹。橄欖樹開花得早,所以不可靠它來預示夏天來臨。但是,無花果樹開花得較晚,所以,看見無花果樹開花,便知道夏天近了。如果這情景在逾越節附近出現,那麼,耶穌所指的可能是開花的無花果樹。

較早前,耶穌詛咒無花果樹(11:12-14),潔淨聖殿(11:15-19),並引用乾枯的無花果樹給門徒講解信德的力量(11:20-24)。第13章記載的無花果樹卻沒有乾枯,反而生出葉子──一個充滿希望的標記。我們可能思考乾枯的樹是乾枯的聖殿宗教,很快遭到毀滅,但生出葉子的無花果樹是人子,給信徒帶來新生命。儘管耶穌對無花果樹的注釋聽來是含義模糊的,但他純粹向我們肯定,當我們看到這些標記發生時,我們肯定被選者得救的日子已近了。

「我實在告訴你們,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決不會過去」(30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顯示接下來的說話是重要的。耶穌似乎是說人子將在幾年,或至多在幾十年之內回來。這令人感到懊惱,因為人子沒有在預料的時間,以預料的方式降來,而且在兩千年後,仍未降來。以下是解決這問題的一些嘗試:

1. 有些學者認為「這一世代」解作猶太人或人類,但大多數人反對這個主張。首先,這主張超越「這一世代」的清晰意義。再者,它導致一個陳腐的結──當人子降臨時,人類將出現。

2. 有些學者認為「這一切」所指的,是聖殿的毀滅而不是人子的來臨。如果是這樣的話,當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時,預言已應驗了。

3. 然而,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一切」所指的,是耶穌在5-23節預言的事。按照這個理解,人子降來之前(24-27節),聖殿將被毀滅(2節),將有「戰爭和戰爭的風聲」(7節),迫害(9-13節),而他們將看那「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14節)。

要留意「但是」(24節)一字在之前發生的事(5-23節)與之後發生的事(24-27節)之間形成對比。在耶穌說「但是」之前,他預言聖殿被毀、迫害,以及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5-23節)。在「但是」之後,他形容人子降來之前所出現的宇宙的徵兆(24-25節)。他然後描述人子在光榮中降來(26節)。如果耶穌想以「但是」一字來作對比,而且看來是可能的,那麼,在「但是」之前發生的一切必定與後來的一切截然不同。

「這些事」(29節)和「這一切」(30節)所指的,是耶穌在5-23節中預言的一切,即聖殿被毀、迫害,以及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我們可這樣閱讀30節:「在現時的世代,一切事件都保證在人子降來之前(包括聖殿被褻瀆和被毀)實現。如果一般的歷史應在那以後繼續(而這是沒有保證的),那麼,我們每分鐘都要預料人子可能來臨。他就在門外。換句話說,「這一切」所指的是聖殿被毀以及5-23節提及的其他徵兆。他然後說,聖殿一旦被毀,基督再來即將發生。基督可以在任何時候降來。我們適宜作好準備。耶穌預言人子降來之後過了很長的時間,儘管我們會因此而感到懊惱,但這是恩寵的標記。天主的忍耐已把宣講福音和人們悔改的時間延長。

「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31節)。當耶穌說「天地」的時候,他所指的是整個受造界。他的話源自依51:6(「諸天將如煙雲消散,大地要像衣服破舊」)和依40:8(「但我們天主的話永遠常存」)。「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這是大膽的聲稱,但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天下的王國崛起和消逝,暴君盡一切能力要消滅基督宗教──但是,來自各地和各階層的人仍仰望耶穌為主。

32節:你們要醒寤

「32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

「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32節)。在30節,耶穌似乎聲稱人子很快降來,但在32節,他表示連子都不知道是那一日或那時刻。有人認為這是不一致的,但一個人有可能知道大約的時間而不知道確實的日子或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