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覺或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谷4:26-34)(6月17日)

聖經:谷4:26-34

釋經

26-29節:天主的國好像撒在地裡的種子

「26他又說:「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27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28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29 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鎌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

這是馬爾谷福音獨有的比喻。「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26節)。撒種好像一個不祥的開始,但種子具有力量,生產植物,它們的植可以使大石破裂──一些為動物提供食物和庇護所的植物──使人類生活的植物。

「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27節)。此間的要點是指出這些日與夜是平凡的──「如常生活」。「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27節)。這看來掩飾了農夫的勤努;他在種植和收成之間澆水、施肥、除草等。然而,即使一個農夫不做任何事,卻只是播種,大多數種子都會發芽和生長至成熟。

這一節經文的要點,並非農夫的工作,而是種子的工作;它的生長來自一個神秘的起源,而且生長得很慢,我們甚至看不見它正在生長的。唯有當我們離開一天或一週或一個月,我們才能看見種子的成長──並且感到高興和驚奇。

「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28節)。在耶穌的日子,間歇性攝影法來觀察植物,也沒有顯微鏡來研究細胞。植物生長的奧秘仍是沒有人研究的。然而,我們即使有現代的工具,卻只能辨別植物如何生長──為什麼生長。它們的生命由那裡來的?我們可以解釋導致種子發芽的物理特性,但生命本身仍是奧秘──唯有藉信仰才知道的奧秘。

我們對於「土地自然生長果實」過程的理解只是局部的,同對,天主使天國實現的過程也是神秘的。但是,這裡的要點不是天國的奧秘,而是它的可靠性。正如我們期望土地可以從細小的種子長出大的植物,同樣,我們也可以指望天主帶來偉大的天國。

正如「土地自然生長果實」(28節)。種子因一股內在的力量而生長,而農夫不能給予這力量的──這生命的力量是植物固有的──天主安放的生命力量。唯有天主使之成就,土地才能夠「自然生長果實。」天國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宣講福音而盡一己的本份,但天主才使天國實現。

「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鎌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29節)。這些話使人想起岳3:13:「伸出鐮刀,因為莊稼已成熟。」岳厄爾先知書的語境是審判,所以有些學者容易用末世的思想來解釋這節經文──與基督再來審判有關。這些學者進一步以另一段末世經文──默14:14-19──來支持他們的理論。然而,他們所提出有關末世的解釋要求複雜的解釋,並使比喻顯得複雜,幾乎令人無法明白。28節的撒種者是那麼的不在意和缺乏意識,他怎能成為29節所形容再來的基督?這看來是不大可能的。我們更好把它理解為一個簡單的比喻,描述一個平凡的農夫耕種和收成,卻依靠天主的恩寵使得以收成。同樣,在那「將要臨近」(1:15)的天國裡的工人,也依靠天主的恩寵使天國完全實現。

這裡也有另一個意義。「隨著耶穌在世上履行他的傳教使命時,已經在地上撒下種子。現在是等待收穫的時期,即天國圓滿和耶穌再來的時期。儘管面對迫害(4:17),教會仍繼續相信天主使這一切實現。儘管沒有人知道天國在那時刻來到(13:32),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止天主給信仰團體施以的目的和許諾。

30-32節:天主的國好像芥子

「30他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31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裡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32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希臘文:lachanon)都大;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這個比喻也見於瑪13:31-32及路13:18-19。「天主的國……好像一粒芥子」(30-31節)。福音的開始往往跟我們所期待的不同。我們會期待基督好像大能的戰士般來臨,但他卻以一個嬰孩的形像來臨。我們期待他揀選最聰明和最好的人作他的門徒,他卻揀選平凡的人──漁夫,甚至稅吏。我們期待他把天主的國比擬橡樹或香柏木,他卻把它比擬一粒芥子──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天主沒有猛力投下天國,好像海神投下雷電一樣。天主把天國當作種子般種植,甚至在耶穌的傳教生活裡,表現得隱密和覺察不到的,但預示收穫和審判。

天主時常選擇透過一些看來是不大可能的人來工作:雅各伯騙取長子名份──梅瑟曾殺人,本身也是口吃的──當撒慕爾來物色君王時,達味是一個連父親也忘記的男孩──基德紅是一隊只有三百士兵的軍隊領袖。

「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31節)。芥子雖是微小的,但不是世上最小的種子。然而,在耶穌時代,它卻是公認最小的種子。這裡的重點是,天主的國藉細小的、幾乎不能看見的、表面上是不合邏輯的現象裡開始。

「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希臘文:lachanon)都大」(32節)。這裡所強調的,不是種子的生長,而是小種子與它長出的大植物之間的對比。天主的國現在看來不是很大,但它會超越世上最強大的王國的光榮,因為它是天主至高無上的行動的結果,在瑪竇及路加兩部福音,種子長大,成了一棵樹(瑪13:32;路13:19),但在此它只是「比一切蔬菜都大。」這裡的重點不是種子的微小或植物的龐大,而是兩者之間的對比。

「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32節)。這句經文可能用來說明植物的體積巨大,但可能也有另一個目的──暗示天國是包括外邦人的。有幾段舊約的經文呈現飛鳥棲在枝葉下的形象:「各種飛鳥要棲在它下,棲在他枝葉的蔭影之下」(則17:23)──「各國的人民住在它的蔭影下」(則31:6)──「足以供養一切生靈」(達4:9)。然而,如果這裡的意向是包括外邦人,這是次要的重點。主要的重點是天國微小的開始與其偉大未來的對比。

種子自長的比喻(26-29節)和芥子的比喻(30-32節),兩者提醒人不要低估宣講天國的重要性,不管它起初的影響看來可能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藉著天主的德能,耶穌在加里肋亞開始的傳教生活將有一天證實是極之重要的。如果它的力量現時是隱密的,但其成長將是壯觀的。

33-34節:用許多這樣的比喻講道

33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34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私下裡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

「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33節)。馬爾谷福音只記錄富代表性的比喻。必然有其他比喻。

「給他們講道」(33節)。「他們」所指的是誰?大概是4:1提及的群眾。他「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耶穌給門徒解釋他的比喻(34節),但沒有給群眾解釋。耶穌說比喻,卻沒有解釋,他可以指望引發群眾的想像力,而不是清晰地溝通。他只向圈內人──門徒──那些相信的人完全揭示真理。

「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給他們講什麼」(34節)。就馬爾谷福音而言,這不是完全準確的,因為耶穌將在很多場合公開教訓而不用比喻(例如:6:1-2; 7:14-15; 8:34; 10:1)。也許馬爾谷的意義是,耶穌向群眾講論天國的性質時,只用這間接的方法(公開宣講見於1:15)。

也許耶穌在這時刻用比喻教訓,因為這是他傳教生活的初期,而他仍未準備完全啟示他的身份和目標。

「但私下裡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34節)。耶穌因而分他的聽眾分為局外人──仍向他們隱藏比喻,和圈內人──有獲得私人解釋的特恩,但在耶穌復活前,他們的理解仍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