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祈禱。正當耶穌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有兩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耶穌談話。他們顯現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路9:28-36)(2月21日)


聖經:路9:28-36

釋經

第9章:這人是誰?

在9章較早前,黑落德聽到耶穌所行的奇蹟後,「猶豫不定,因為有些人說,若翰從死者中復活了。但另些人說,是厄里亞出現了。還有些人說,是一位古先知復活了。黑落德且說:「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關於他,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7-9節)。「這人是誰?」的問題,是路加福音,尤其是第9章的中心。耶穌問門徒說:「眾人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卻說是厄里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他問他們說:「但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天主的受傅者」(18-20節)。

然後,耶穌告訴門徒,伯多祿的答案暗示些什麼。「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21-22節)。這回答了「這人是誰?」的問題──不是賦予耶穌一個稱銜,而是形容他將要完成的工程的過程。現在,就「這人是誰?」的問題,我們得到了最權威的答案。天主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35節)。

28節:耶穌上山去祈禱

「28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大約過了八天,耶穌帶了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

「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大約過了八天」(28節)。馬爾谷福音說六天以後,而我們不肯定路加為什麼改為八天。也許路加把顯聖容復活連起來,因為復活在第八日,即安息日後一日發生的。也許他也把這事跟帳棚節連起來;在慶祝帳棚節時,以色列民獻祭七天,然後在第八日召集聖會(肋23:36)。28節把顯聖容跟先前伯多祿明認耶穌為默西亞,以及耶穌宣佈自己必須受苦和死亡的經文連起來。三部對觀福音都把顯聖容編排在耶穌首次預言受難之後,強調那一位「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22節);這並非暴力的受害者,而是天主子履行天主的計劃(35節)。

「耶穌帶了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28節)。在先前的部份,耶穌與大群門徒在一起。現在,他揀選了門徒的核心圈子跟他一起,顯示出上山的旅程是重要的。耶穌治癒雅依洛的女兒時,這三個門徒也在場(8:51)。谷14:33及瑪26:37告訴我們,他們也會在革責瑪尼園。路加以馬爾谷和瑪竇的敘述──列出「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瑪17:1;谷9:2; 14:33)──作開始,卻改變了名字的次序。在這裡以及雅依洛兒女的故事,路加把若望的名字安排在雅各伯之前,也許因為稍後在路加的著作中,伯多祿與若望將是緊密連繫(22:8;宗3:1-10; 4:1-22; 8:14-25)。

他們「上山去祈禱」(28節)。與其說是地理的陳述,倒不如說是神學的陳述。山是祈禱的地方,而在山上發生了許多次與天主之間的重要相遇。這山沒有名字,但名字並不重要。這次相遇的模式是梅瑟在西乃山上(出19-32)。要擁有「山上的經驗」,只走上山是不足夠的;一個人必須「上山祈禱」,他們「上山去祈禱」,而偉大的事情發生了。(Knox, 174) 。

29-33節:他們看見他的光耀

「29正當他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30忽然,有二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他談話。31他們出現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希臘文:exodon),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32伯多祿和同他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他的光耀和在他旁待立的二個人。33那二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來不知道說什麼了。

「正當他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29節)。這令人想起梅瑟的故事;他在西乃山與天主相遇,天主的榮耀「好像烈火出現在山頂上」(出24:17),而梅瑟「因同上主談過話,」而臉皮發光。梅瑟的臉發光,以致當他與其他人在一起時,就用首帕蒙上自己的臉(參閱出34:29-35)。

梅瑟在出24章的經驗跟耶穌顯聖容,兩者有許多相同之處:(1) 發生在山上;(2) 包括梅瑟在內;(3) 天主從雲彩中講話;(4) 談及上主的榮耀;(5) 令人感到害怕。路加明白耶穌是新的梅瑟,向他的子民介紹新的法律,並將在新的出谷解救他們脫離束縛。此外,在出24:13,梅瑟揀選若蘇厄與他一起上山。由於在希臘文舊約聖經,「若蘇厄」(Joshua)就是「耶穌」(Jesus),所以初期教會把出24:13視為一個隱含的預言,或象徵,在顯聖容事實現,而在那時,梅瑟與耶穌再次在一起。然而,耶穌的光耀有別於梅瑟的光耀;梅瑟之所以發光,是因為他看見天主的面容,並好像鏡子般反映天主的榮耀……路加敘述耶穌自己發光,因而他與雅威是相同的。

「忽然,有二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他(耶穌)談話」(30節)。

──以色列是法律與先知的民族。梅瑟是偉大的立法者,而厄里亞是偉大的先知。

──此外,梅瑟是耶穌偉大的前輩,因為他的角色是培育天主子民。厄里亞在歷史上是天主子民的修復者,而到了終結時,他要作為天主最後干預這世界的先驅。

梅瑟與厄里亞「出現在光耀中」(31節)。梅瑟與厄里亞的光耀並非要跟耶穌的光耀作比較,不過確定他們是天上的存有,而作者用更使人目眩的字眼來形容耶穌的光耀。來自雲彩的聲音只談及耶穌,而沒有談及梅瑟和厄里亞,而且在梅瑟和厄里亞離開後才發生。對路加及其團體來說,有關耶穌是一位好像梅瑟、比梅瑟更偉大的先知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梅瑟與厄里亞「談論耶穌的去世(希臘文:exodon),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31節)。這是唯一的福音告訴我們,梅瑟和厄里亞與耶穌講論的內容。Exodon一字提出另一個跟梅瑟相同的地方,就是梅瑟帶領以民出谷。梅瑟與厄里亞在此所談論的 exodon,就是耶穌的死亡,「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31節)。

──出谷是舊約重大的救恩事件,使以色列民擺脫埃及人的束縛。耶穌的出谷(死亡與復活)是新約重大的救恩事件,使信友擺脫罪惡與死亡的束縛。

──出埃及帶領天主子民到達許地。耶穌的出谷帶領我們進入天國。

耶穌剛才向門徒宣告,他「必須(希臘文:dei 暗示天主的旨意)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22節)。耶路撒冷將是他死亡的地方,但也是他復活和升天──揭示他榮耀的事件──的地方。顯聖容讓這三位受到優待的門徒預見那榮耀。

「伯多祿和同他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他的光耀和在他旁待立的二個人」(32節)。在橄欖山上,門徒也睡著了(22:45)。在該次事件中,他們的確是睡著了。但在這次事件中,他們是軟弱無力,卻還有點清醒,看到發生了什麼事。

「那二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來不知道說什麼了。」(33節)。伯多祿是行動的人!沒有克制!行動既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弱點。當其他人都震驚得呆坐時,伯多祿說:「我們不如……」沒有一部福音告訴我們,他為什麼想搭三個帳棚:

──也許他想延長山頂的經驗──使耶穌安全留在山上,而不願意看見他受苦、被棄絕和死亡(22節)。

──也許他想尊敬梅瑟、厄里亞和耶穌,殷勤款待他們。

──也許他只想做一點事。一個行動者需要行動!

就這一點,有另一處與梅瑟關連的地方。正如梅瑟帶領以色列民在曠野時,天主告訴他搭建帳棚,讓人住在帳棚七天(參閱肋23:33-43)。他們要這樣做,「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七月初一,為你是完全休息的日子,應吹號角,召集聖會。」(肋23:43)。這節日稱為帳棚節,由豐收的節日開始,但演變成為提醒他們在曠野的日子──以及他們逃離埃及的奴役──以及天主不斷對他們忠信。伯多祿可能從帳棚節想到搭三個帳棚。

伯多祿的意見並不成功。路加形容伯多祿「原來不知道說什麼了」(33節)。他認為伯多祿的建議是愚蠢的,卻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

──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伯多祿想延長山頂的經驗──使耶穌安全留在山上,而不願意看見他受苦、被棄絕和死亡(22節)。

──另一個可能性是,搭建三個帳棚意味著把耶穌跟梅瑟與厄里亞同等看待──削弱耶穌作為「天主的受傅者」(參閱伯多祿的明認,20節)的獨特地位。

來自雲彩中的聲音打斷了,所以耶穌從沒有直接回應伯多祿提出搭帳棚的建議。

34-36節: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

「34他說這話的時候,有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他們進入雲彩時,門徒就害怕起來。35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36正有這聲音時,只見耶穌獨自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雲彩是天主臨現西乃山的象徵(出24:15-16; 34:5),也象徵天主臨現這三個門徒當中。其後,在耶穌升天時,一塊雲彩接了耶穌去,離開他們的眼界(宗1:9)。雲彩遮蔽門徒時,他們就害怕起來,因為他們明白雲彩是天主的臨在。唯獨大司祭一年一次,即在贖罪日那天,進入天主的臨在(參閱希9:7)。看見了天主的面容,就不能再活了(參閱出33:20)。現在,他們就在天主的臨現中,誰知道會遭遇什麼事,也許他們要死吧!無論有什麼後果,他們都感到不堪當站在天主的臨現中,沒有準備遇見他們的創造主,他們是脆弱的。這好比他們突然間要對最後考試,真正的最後考試。他們是害怕的。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35節)。整個第9章提出「這人是誰?」的問題。現在,天主給予答案。以色列作為一個整體所經歷的,現是耶穌親自經歷,藉著他,天主給世界的計劃必要踐行。這是另一處跟梅瑟連繫的地方;梅瑟曾告訴百姓,「上主你的天主,要由你中間,由你兄弟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應聽信他」(申18:15:亦參閱宗3:22; 7:37-53)。雲中的聲音重複耶穌受洗時來自天上的聲音──「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3:22)。然而,這些話是指向門徒,而不是耶穌(正如在受洗時)──而「喜悅」變成了「揀選」,強化依42:1的提示。

「你們要聽從他」(35節)。耶穌已告訴他們,他將要受苦和死去(18-20節),而他們也要受苦和死亡(21-27節)。路加沒有敘述伯多祿的諫責(參閱瑪16:22),顯然門徒仍未準備聆聽耶穌講論受苦與死亡的言論。他們期望他會征服,而不是死亡。「你們要聽從他!」這命令是……耶穌前往耶路撒冷路上給予門徒所有教訓的序言,這些教訓是準備他們,當他不再與他們在一起時,接受應負的任務。

然而,直至復活以後,門徒還未能聆聽得好,也未能忠信地履行任務:

──他們未能治好附魔的兒童(9:37-43)。

──他們未能理解耶穌警告會被出賣的言論(9:43-45)。

──他們爭論他們當中誰是最大的(9:46-48)。

──他們未能明白耶穌有關他自己的死亡與復活的預言(18:31-34)。

──伯多祿將否認耶穌(22:54-62)。

──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他們只站在遠處(23:49)。

但是,天主無論如何總會獲勝!如果天主能以這些門徒而成功的話,我們便有希望了!

「正有這聲音時,只見耶穌獨自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36節)。梅瑟與厄里亞在雲中發出聲音(33節)前離開耶穌,他們走了。不再需要他們闡明的和合理的臨在。這時刻已過去!門徒與天主相遇後仍生存!煙花已結束。現在留下他們與耶穌,而他們也緘默不語。即使伯多祿也閉口不言。他們沒有告訴任何人所見的事,這完全是對的。他們將要說出來,但現在仍未準備為數週後在耶路撒冷所作的見證(宗1-2)。這是山上的經驗,但並不是人們所熱情洋溢地描寫的日出、微風、朋友、音樂、寧靜之類的經驗。在這山上,主題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