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黎雅人(Samaritans)

公元前721年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亞述王撒爾貢將一批批的巴比倫人、雇特人等外族人民,遷來撒瑪黎雅以補充空缺。由於這些外族與大部分留下來的以色列人彼此通婚雜居,因而日後所生的以色列國後代,被猶太人以輕視的口吻稱為「撒瑪黎雅人」

撒瑪黎雅人廣義地說是指撒瑪黎雅城的居民,但是嚴格地說來,卻是指那些於公元前721年之後,雜居於撒瑪黎雅混合民族。當年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亞述王撒爾貢將大約為數三萬人的北國以色列民,充軍亞述之後,又將一批批的巴比倫人、雇特人、阿瓦人,哈瑪特及色法瓦因等外族人民,遷來撒瑪黎雅以補充空缺(列下17:24-41)。由於這些外族與大部分留下來的以色列人彼此通婚雜居,因而日後所生的以色列國後代,被猶太人以輕視的口吻稱為「撒瑪黎雅人」,有時亦稱為「雇特人」,可能是由於在遷來的異民中,雇特人佔大多數之故。撒瑪黎雅人自己卻自稱為「保守派」或「正宗」人士,因為他們強調自己遵守天主的命令,在革黎斤山上,為上主修蓋了聖殿(申11:29;見若4:20)。

這座大殿於公元前107年毀於猶太「阿斯摩乃王朝 Hasmoneans」首領若望依爾卡諾之手

這座大殿於公元前107年毀於猶太「阿斯摩乃王朝 Hasmoneans」首領若望依爾卡諾之手

 

其實以色列民自進入許地之始,南北即已不睦,這在南北朝分裂時更清楚表現了出來;充軍之後,則成為勢不兩立的局勢。充軍回來的猶太人,對他們更加倍的歧視,拒絕他們參與重建耶京聖殿的工作,且稱之為「敵人」(厄上4:1,2),這樣更激起了他們的反感,使他們大為憤怒(厄下3:33,34),於是撒瑪黎雅的執政長官桑巴拉特企圖用詭計滲入猶太人的團體,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大司祭厄肋雅史布的一個孫子為妻,但結果事未得逞,且被乃赫米亞以驅逐的處分,懲罰了大司祭的這一後裔(厄下13:28)。桑巴拉特當然心有不甘,於是在革黎斤山頂上修建了上主的大殿,並召集了被驅逐的亞郎家族的司祭舉行祝聖典禮,及盡職殿中,以對抗耶京的敬禮,並且獲得了色婁苛王朝的保護及重視。終於公元前107年,這座大殿毀於猶太人首領若望依爾卡諾之手,這一行為激起了撒瑪黎雅人的不共戴天之仇。羅馬大將龐培卻對他們表示了友好的態度,大黑落德也向來未給他們任何干擾。

撒瑪黎雅人所承認的惟一屬於「正經」的聖經祇有「梅瑟五書」亦稱為「撒瑪黎雅梅瑟五書」

撒瑪黎雅人在革黎斤「Gerizim」山上為逾越節舉行祈禱聚會

 

比拉多作聖地總督時,撒瑪黎雅人因非法集會於革黎斤山,而有抗拒羅馬之嫌,遂有1600人被羅馬士兵所殺。此事發生於公元67年7月15日。猶太人敵視撒瑪黎雅人的態度仍明顯地見於新約(若4:20;瑪10:5),路加的態度則比較溫和(路10:30-37),耶穌自己對他們也向來表示友誼(若4:4-48)。斐理伯是第一位來此傳教的人,宗徒伯多祿及若望亦曾來此視察教務(宗8:5-17)。目前在革黎斤山下的納布魯斯村莊,仍有為數二百左右的撒瑪黎雅人的家庭,居住在他們的會堂四周,每年在革黎斤山頂慶祝他們的「逾越節」,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撒瑪黎雅城位於海拔約四百公尺高,名叫芍默龍的山頭,因此山的主人舍默爾而得名(列上16:24),在耶京之北約六十公里處,距地中海約有三十公里。北國以色列王敖默黎(公元前885-874)在這山頭上建築了自己的新京都。由於它的地位適中,交通便利,地勢險要,堪稱為理想的商業及軍事重地。是以能抵抗阿蘭王本哈達得的圍困(列下6:24-7:1-8),即在日後亞述大軍壓境,將撒瑪黎雅重重包圍時,它仍能抵抗三年之久,才被攻破,足證敖默黎選擇此地為京都實有軍事眼光。公元前721年撒瑪黎雅被亞述人攻陷後,約有三萬居民被擄往亞述,另將數個外方民族遷來定居於此(列下17:24)。這些外方民族與本地尚存的以民混居雜處,因而為生了後來歷史上所稱的「撒瑪黎雅人」。他們為日後自巴比倫充軍回來的猶太人,視為不純的雜種民族,而加以仇恨歧視,直至今日。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路加福音10:25-37)

主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顯示自己(若望福音4:1-30)

 

公元前331年撒瑪黎雅被希臘王大亞歷山大佔領後,他更將一批馬其頓人遷來此地居住,以達到大力推行希臘文化的目的,直至公元前107年,撒瑪黎雅被猶太人首領若望依爾卡諾所攻陷。基於過去數世紀以來的仇恨,猶太人將此城盡行破壞無餘,使之成為不可居住的荒地,達數十年之久,直至公元前63年羅馬人將撒瑪黎雅劃歸敘利亞羅馬行省,重新修建此城,使之再成為有人煙之地。大黑落德更將之擴充美化,而成為當時的名城之一,改其名為色巴斯特,以記念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對他表示尊敬誠服,更在此地修建一座羅馬神祇的大殿,大概建於阿哈布王所建的巴耳大廟原址上。教會初期,執事斐理伯曾傳教於此,伯多祿及若望也曾來此地視察教務(宗8:5-17)。

考古學者,先後兩次挖掘及考察撒瑪黎雅古城,證實了聖經及其它古文件關於此城的記載是正確的。可惜,因為在這座古城上早已滿布農田及橄欖園,而致挖掘工作的進行困難重重,是以至今仍未能從事全面的挖掘。但僅憑該兩次考察的結果,亦已令人相當滿意。考古學者已確定它所占的原來面積,東西有一百七十五公尺,南北有五十公尺,祇夠容納國王宮殿及其隨員家屬及士兵們居住之用,而一般平民百姓則居於城外之附近各處。城之四面,圍有堅固的城牆。敖默黎為建築這座北國京都,曾利用了大批的腓尼基匠人,這由所發現的許多象牙雕刻的零件足以證明(見列上22:39)。其後的國王如阿哈布及雅洛貝罕二世,更將此城充建及美化(列上20:43),使它成為商業及稅務的中心。由許多在此出土的「陶片文件」,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

現時仍有二百左右的撒瑪黎雅人的家庭住在革黎斤山下納布魯斯村莊的會堂四周

在革黎斤山下的撒瑪黎雅人的家庭每年在革黎斤山頂慶祝他們的「逾越節」

 

公元前721年亞述王撒爾貢二世,將此城攻陷之後,並沒有將它完全破壞,相反地,它在亞述、巴比倫、波斯甚至希臘帝國時代,仍相繼有人居住,並且是聖地北部的行政中心。中間祇有在猶太首領若望依爾卡諾佔領期間,約數十年之久,曾被荒廢,但不久即被羅馬人所重建。公元325年的尼切亞大公會議時,且有此處的一位主教代表參加。相傳洗者若翰的葬身之地就在此處。

撒瑪黎雅人基本上是信仰雅威的宗教,並且也前往耶京朝拜以色列民的天主(編下30:1;列下23:15;耶41:4)。但是因為那些遷來居住的外邦人,亦將他們的神祇,比如穌苛特、貝諾特、乃爾加耳、阿史瑪、尼貝哈次、塔爾塔克等(列下17:30-31),帶來撒瑪黎雅,這些相當複雜的民族,混合雜居,通婚成親,其結果則造成了一種非祇人種上的混合,而亦出現了宗教上的混合狀態。他們所承認的惟一屬於「正經」的聖經祇有「梅瑟五書」,亦稱為「撒瑪黎雅梅瑟五書」。他們仍然在等待申18:15-10所預許的默西亞。這位默西亞將是和梅瑟相同的一位先知,是一位「復興者」,而不被視為「救贖者」,亦不是「達味之子」,他將使一切民族回頭,而信奉以民的宗教。他們仍然嚴格地遵守安息日及割損禮,舉行敬禮的聖地是革黎斤山。

撒瑪黎雅人仍然嚴格地遵守安息日、割損禮及逾越節的法律

他們按照「梅瑟五書」的法律在聖地革黎斤山上舉行逾越節敬禮

 

Published Date: 
Sunday, November 8, 2015